诗词大全

《赠后山僧谦自牧游》

为僧不游醯瓮鸡,游不名山沮泽龟。
见山无诗僧亦俗,诗不高古犹无诗。
吾谦年少钟老气,发根甫断拨云去。
归来笠雪两肩寒,已觉囊中有佳句。
一枝瘦杖万里心,策策尚欲穷幽寻。
湖光山绿上下竺,谷花溪月东西林。
我亦爱山行不得,把酒高歌壮行色。
为语春风九里松,题诗野客今头白。

作者介绍

艾性夫(《四库全书》据《江西通志》作艾性,并谓疑传刻脱一夫字),字天谓,抚州(今属江西)人。宋末曾应科举,曾否入仕不详。以能诗与叔可(无可)、宪可(元德)并称“抚州三艾”。宋亡,浪游各地,与遗民耆老多有结交,斥仕元者爲“兽心犹办死报主,人面却甘生事仇”(《义马冢》),挽谢枋得诗称“千古六经俱扫地,独公一柱肯擎天”。据明曹安《谰言长语》谓于成化五年在元江见一诗集,署江浙道提举艾性夫作,知其晚年亦曾仕元。核诸集中《留城寄旷翁》“吾年七十入城府,君更老吾仍出山,早岁相期作深隠,至今头白未能闲”,当指出仕事。有《剩语》及《孤山晚稿》,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剩语》二卷。 艾性夫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诗渊》所录诗。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卷。

作品评述

《赠后山僧谦自牧游》是宋代艾性夫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送别后山的谦自牧游,
不愿游于醯瓮鸡之地,
也不愿游于名山沮泽龟。
见到山景,却没有诗句,
僧人也像世俗一般平凡,
诗歌不高古,还不如无诗。

我年轻时谦逊而老练,
一生中刚发芽的才华,
就像刚断的发根,将云拨开。
归来时,肩上已有雪,
但囊中却装满了佳句。

一根瘦杖代表着我远行万里的心,
我仍然渴望探索更深的幽寻。
湖光山色上下有竺,
谷花溪月东西是林。

我也爱山行,但无法实现,
只能高歌着举杯,壮怀激烈。
我要说给春风听的是九里松,
为野客题诗,如今已头白。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送别后山的僧人谦自牧游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向往,对诗歌创作的思考,以及对年少时充满朝气的自我反思。

诗人谦自牧游,不愿游于普通的地方,也不愿游于名山之地。他意识到,尽管身为僧人,但在面对壮丽的山景时,他却无法写出令人称道的诗句。这反映了他对于自己诗才的自我质疑与担忧。

诗人形容自己年少时谦逊而老练,比喻自己的才华就像是刚刚发芽的植物,带着初生的力量,能够拨开云雾,开启新的境界。诗人归来时,已经年过半百,肩上沾满了雪,但内心却满怀佳句,表达了他对于岁月的感慨与积累。

诗人带着一根瘦杖,象征着他追寻幽深之地的决心。他渴望继续探索,寻找更深的山水风景。湖光山色、谷花溪月在他的周围交织,构成了他追求的目标。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山行的热爱,但又表示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实现,只能用高歌的方式来宣泄壮怀。他把这份壮志写进了题诗给野客的诗作中,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年事已高的感慨。

这首诗词通过对山行、诗歌创作和人生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以及对自身才华的自我审视。诗人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观和内心世界的交织,展示了他对于山水的向往和对诗歌创作的追求。

  • 《读曲歌》

    思欢不得来,抱被空中语。月没星不亮,持底明侬绪。

  • 《梦歌》

    济洹之水。赠我以琼瑰。归乎归乎。琼瑰盈吾怀乎。

  • 《咏蕙诗》

    蕙草生山北。托身失所依。植根阴崖侧。夙夜惧危颓。寒泉浸我根。凄风常徘徊。三光照八极。独不蒙余晖。葩叶永雕瘁。凝露不暇晞。百卉皆含荣。己独失时姿。比我英芳发。鶗鴂鸣已衰。

  • 《寄益谦》

    青鬓追随到白头,中间忧患两悠悠。异时果有臧仓沮,他日宁无雍齿侯。旧隐重过三径菊,昔贤何在五湖舟。一杯坐阻论文酒,老懒闭门春事休。

  • 《吴氏园海棠》

    无风无雨送残春,一角园林独怆神。读史早知今日事,看花犹是去年人。梦回锦里愁如海,酒醒黄州雪作尘。闻道通明同换劫,绿章谁省泪沾襟。

  • 《三峡歌》

    险诈沾沾不媿天,交情回首薄如烟。东游万里虽堪乐,灩澦瞿唐要放船。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