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门子弟逞豪华,不念西京谷雨花。
走马城东玉仙醉,著身海角敢咨嗟。
晁说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一字伯以,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宋史·晁补之传》)。因慕司马光爲人,自号景迂生。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哲宗元祐初,官兖州司法参军,绍圣时爲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磁州武安县。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知定州无极县。后入党籍。大观、政和间临明州造船场,起通判鄜州。宣和时知成州,未几致仕。钦宗即位,以着作郎召,除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復以议论不合,落职。高宗立,召爲侍读,后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有《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二十卷。事见《嵩山文集》附录其孙子健所作文集后记,《晁氏世谱节录》,及集中有关诗文。 晁说之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旧钞本《嵩山文集》(集中“祯”字皆缺,注“今上御名”,当沿宋本之旧)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赠京师少年在海陵者》是宋代晁说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送给京师的年轻人在海陵
夷门子弟逞豪华,
不念西京谷雨花。
走马城东玉仙醉,
著身海角敢咨嗟。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晁说之对年轻人的思考和劝诫。诗中提到了夷门子弟,指的是出身于边远地区的年轻人。他们追求奢华享乐,却不思考京师的谷雨花,即指京师的文化和学问。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年轻人追求虚浮物质的批评,并希望他们能够关注更重要的事物。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夷门子弟和京师文化的对比,展现了晁说之对于年轻人价值观的思考。诗中的夷门子弟代表了追求虚浮享乐的年轻人,而西京谷雨花则象征了京师的文化和学问。诗人通过描绘夷门子弟追求豪华的场景,以及他们对京师文化的忽视,表达了对这种价值观的批评。
诗中的“走马城东玉仙醉,著身海角敢咨嗟”一句,描绘了夷门子弟在城东骑马狂饮的场景。这句话中的“玉仙醉”形象地表达了他们沉迷于享乐的状态。而“著身海角敢咨嗟”则表达了他们对远方的向往和冒险的精神。
整首诗词通过对比和描绘,呈现了晁说之对于年轻人追求虚浮物质的批评,以及对他们关注更重要事物的期望。这首诗词在表达思想的同时,也展现了晁说之对于文化和学问的重视,以及对于年轻人的关怀。
忘忧自古无上策,欲饮家贫酒杯迮。今朝鹊喜报远饷,未坼赤泥先动色。鱼长三尺催脍玉,巨蟹两螫仍斫雪。勿言地僻少过从,清风明月俱吾客。驱除二竖走三彭,零落眼花生耳热。陶然酣卧听松声,媿尔公卿足忧责。
岭头卢老一炉灰,长短根茎各自栽。轻贱已消先世业,知君海上去仍回。
玉辇南巡去不还,翠娥望断楚云间。波寒剩寫哀弦怨,露冷偏滋泪篠斑。一水盈盈伤远目,九峰(左山右双)(左山右双)惨愁颜。荒洲千古凄凉地,半掩空祠向暮山。
牛屋渔矶在履封,晚将身世托春风。荒原拾穗谁怜我,小队寻花屡屈公。耄有须眉如盖老,衰无歌诵美文翁。明时各遂飞潜性,去矣鞭鸾碧落中。
穷怀卿相忧,老作儿女悲。百尔皆妄想,一粲看新诗。短长总归尽,君阅古盛衰。煌煌五侯家,宽作数世期。经史或不读,名字亦奚为。茂对乾三阳,静养月一规。
青帝于君事分偏,秾堆浮艳倚朱门。虽然占得笙歌地,将甚酬他雨露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