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头冰齿独徘徊,五百年前人姓雷。
为部罗川何处好,笑言京洛总看来。
晁说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一字伯以,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宋史·晁补之传》)。因慕司马光爲人,自号景迂生。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哲宗元祐初,官兖州司法参军,绍圣时爲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磁州武安县。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知定州无极县。后入党籍。大观、政和间临明州造船场,起通判鄜州。宣和时知成州,未几致仕。钦宗即位,以着作郎召,除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復以议论不合,落职。高宗立,召爲侍读,后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有《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二十卷。事见《嵩山文集》附录其孙子健所作文集后记,《晁氏世谱节录》,及集中有关诗文。 晁说之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旧钞本《嵩山文集》(集中“祯”字皆缺,注“今上御名”,当沿宋本之旧)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赠雷僧》是宋代晁说之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名叫雷僧的人物,他的形象是蓬头垢面、牙齿如冰,孤独地徘徊在世间。诗中提到雷僧的姓氏是雷,而且他是五百年前的人物。晁说之以幽默的口吻表达了对雷僧的赞赏和对京洛(指当时的首都和古都)的嘲讽。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蓬头冰齿独徘徊,
五百年前人姓雷。
为部罗川何处好,
笑言京洛总看来。
诗词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雷僧的景仰和对京洛的讽刺。雷僧的形象被描绘得颇为独特,蓬头垢面、牙齿如冰,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五百年前的雷僧似乎是一个历史上的人物,他的存在使得诗词中的时间跨度变得更加广阔。晁说之通过这种手法,将雷僧的形象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相结合,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诗词中的“为部罗川何处好”一句,表达了作者对雷僧所居住的地方的好奇。这句话暗示了雷僧所处的环境可能并不理想,作者希望了解雷僧所在地的美好之处。
最后一句“笑言京洛总看来”,则是对当时的首都和古都的嘲讽。作者以幽默的口吻表示,无论是雷僧所在的地方,还是京洛,都值得一看。这句话既是对京洛的讽刺,也是对雷僧的赞美,暗示了雷僧的与众不同和独特之处。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雷僧形象的描绘和对京洛的嘲讽,展现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景仰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同时,诗词中的幽默元素也为作品增添了一丝轻松和趣味。
顿悟修行道理,除情战睡敌魔。不贪名利少风波。懒散随缘且过。饥后寻街乞饭,饱时信步蹉跎。闲来古庙唱哩*。逍遥谁人似我。
春来涨水流而活,晓色西山势似行。玉洞主人经劫在,携竿步步就长生。
军门频纳受降书,一剑横行万里馀。汉祖谩夸娄敬策,却将公主嫁单于。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行年三十忆南游,稳驾沧溟万斛舟。常记早秋雷雨霁,柁师指点说流求。
独烹茶山茶,未对雪峰雪。须知千里间,只共一明月。陈家参玄天,道眼应一瞥。为语管城君,相从炽然说。
野艇归时蒲叶雨,缲车鸣处楝花风。江南旧日经行地,尽在于今醉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