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山水人,而常寓城郭。
毫端出窈窕,心手初不著。
我闻大梵天,擎跨鸡孔雀。
执铃扬赤幡,浩劫净无作。
仕哉子能图,可以慰寂寞。
相与验其真,他年在寥廓。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赠李士云》
李子山水人,
而常寓城郭。
毫端出窈窕,
心手初不著。
我闻大梵天,
擎跨鸡孔雀。
执铃扬赤幡,
浩劫净无作。
仕哉子能图,
可以慰寂寞。
相与验其真,
他年在寥廓。
中文译文:
送给李士云
李子是山水之人,
常常居住在城郭之间。
毫端展现出风姿美丽,
心与手初次相交互。
我听闻大梵天,
驾驭着孔雀与雄鸡。
手握铃铛,挥舞红幡,
浩劫中洁净无为。
你能够追求仕途,
以此来慰藉内心的孤寂。
我们相互验证真实性,
在未来的广阔空间里。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所作,题目为《赠李士云》。诗人通过赠送这首诗词给李士云,表达了对他人生境遭遇的思考和祝愿。
诗中以李子为形象,将他比喻为山水之人,寓居于城郭之间。李子的容貌风姿绰约,但内心与外在的交融还未完全实现。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对李士云的赞美和期望,希望他能够在外表和内心的协调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接下来,诗人借用了大梵天的形象,描绘了李士云在世事中的执着追求。大梵天驾驭孔雀和雄鸡,象征着李士云在追求事业的过程中,具备勇气、智慧和雄心壮志。他手握铃铛,挥舞红幡,表示在浩劫中能够保持无为的心态,不受外在环境的干扰。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与李士云的情感交流和对他未来的期待。诗人希望他们相互验证对方的真实性,共同探索人生的真谛。他们在未来的广阔空间中相逢,表达了对李士云在事业和人生道路上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词通过对李士云的赞美和期许,表达了对追求事业和内心寂寞的人的理解和鼓励。诗人以精湛的描写和隐喻手法,展示了对李士云的赞美和对他未来的祝愿,同时也启发人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追求。
上阳门外云连草,车马遥遥往来道。昔王游豫几何年,今人岂识当时好。明珠翠羽已成尘,道上行人几番老。当时秋天落宫板,今此婆娑皆合抱。
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嘒彼小星,维参与昴。肃肃宵征,抱衾与裯。寔命不犹。
精舍买金开,流泉绕砌回。芰荷薰讲席,松柏映香台。法雨晴飞去,天花昼下来。谈玄殊未已,归骑夕阳催。
金陵城东谁家子,窃听琴声碧窗里。落花一片天上来,随人直渡西江水。楚歌吴语娇不成,似能未能最有情。谢公正要东山妓,携手林泉处处行。
繁云犹暗岭。积雨未开庭。阶含侵角路。镬满溜疎萍。湿杨生细椹。烂草变初萤。徒劳看蚁对。无事祀灵星。
西掖官曹近,南溟道路遥。使星将渡汉,仙棹乍乘潮。柳映灵和折,梅依大庾飘。江帆风淅淅,山馆雨萧萧。陆贾真迂阔,终童久寂寥。送君何限意,把酒一长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