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敝不羞狐貉,气华正在诗书。
穷通故是有命,天也岂人力欤。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诗词:《曾耆英见过题赠六言四首》
朝代:宋代
作者:赵蕃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赵蕃向曾耆英致敬的四首六言诗之一。诗人通过描绘曾耆英的形象和品德,表达了对他的敬佩和钦佩之情。
诗中首先提到了曾耆英的衣袍破旧不堪,但他并不以此为耻,展示了他的谦逊和不以物喜的态度。这种态度显示出他的淡泊名利和修养。
接着,诗人称赞曾耆英的才华出众,他的气质和才情在文学方面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这里的“气华”指的是他的文采和才情。
诗的下一句“穷通故是有命”,表达了诗人对曾耆英境遇的理解。诗人认为人的贫富、穷通都是命运的安排,不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努力和能力。这里体现了作者对命运的思考。
最后一句“天也岂人力欤”,通过反问的方式强调了天命的重要性。诗人认为人的命运受到天意的支配,超出个人的能力范围。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曾耆英的赞美和思考,显示了对天命和人力的思索,以及对人的品德和才华的敬重。这种褒扬之情以及对命运的思考使得这首诗充满了哲理和感慨,具有深远的意义。
万木霜摇落,山呈斧凿痕。痴蝇思附尾,警鹤畏乘轩。
文武固天纵,钦明又日新。化民何止圣,妙物独称神。政已三王上,言皆六籍醇。巍巍本无象,刻画愧孤臣。未易名尧德,何须数舜功。小心仍致孝,余事及平戎。典礼従周旧,官仪与汉隆。谁知本无作,千古自承风。接统真千岁,膺期止一章。周南稍留滞,宣室遂凄凉。病马空嘶枥,枯葵
岩石郁嵯峨。
一轮月影涨幽香,碧玉钗头白玉妆。持似此花供燕几,玉堂端可寿萱堂。
忽雷曾说郑中丞,不似女郎楼上听。此日白云推却处,痴翁清赏倚银屏。
夜饮只愁更漏促,留连笑_蔷薇。歌声缭绕彻帘帏。坐中清泪落,梁上暗尘飞。重觑舞腰惊束素,不应更褪罗衣。别来容易见来稀。次公狂已甚,不醉亦忘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