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两见西湖滨,似向贱贫求贵人。
安民扶世在豪杰,贵人何必皆岩莘。
嗟予坎壈今老矣,糊口相煎未能已。
愿君莫作贵人看,岁晚庶几长不死。
王之道(一○九三~一一六九),字彦猷,自号相山居士,无爲(今属安徽)人。与兄之义、弟之深同河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第,因对策极言联金伐辽之非,抑置下列。钦宗靖康初调和州歷阳县丞,摄鸟江令,以奉亲罢。金兵南侵,率乡人退保胡避山。镇抚使赵霖命摄无爲军,朝命爲镇抚司参谋官。高宗绍兴间通判滁州,因上疏反对和议忤秦桧,责监南雄州溪堂镇盐税,会赦不果行,居相山近二十年。秦桧死后,起知信阳军,歷提举湖北常平茶盐、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孝宗干道五年卒,年七十七。有《相山集》三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五卷),己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五卷。事见本集卷三○附录宋尤袤《故太师王公神道碑》。 王之道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赠蓑衣道人》是宋代王之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七年只见西湖滨,似向贱贫求贵人。
安民扶世在豪杰,贵人何必皆岩莘。
嗟我坎壈今已老,糊口相煎未能已。
愿君莫作贵人看,岁晚庶几长不死。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贵人的思念和渴望,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生活的困境和迷茫。诗人自述已经七年没有见到西湖边的贵人,似乎希望通过贫贱之身来寻求贵人的关注。他认为真正的贵人应当是那些能够安抚民心、扶持社会的英雄豪杰,而不是那些身处高山深处的隐士。诗人感叹自己在世事纷繁中已经老去,生活的压力使他备受煎熬。最后,他希望贵人不要再看重他,这样或许可以延长他的寿命。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感情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对贵人的渴望。诗中的西湖滨象征着美好的环境和高贵的人物,而贱贫则代表了诗人自身的贫困和低微。诗人对贵人的追求并不是因为他们的高山深处的身份,而是因为他们能够为民众的福祉做出贡献。诗人感叹自己的坎坷和困境,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和痛苦。最后的希望则表明了诗人对于生命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以朴素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贵人的思念,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现实生活的烦恼和希望。通过对贵人和贫困身份的对比,诗人传达了一种对于真正的贵人的理解和追求,以及对于过去岁月的悔恨和对未来的期待。这首诗词既有个人的情感表达,又融入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展示了王之道独特的诗人情怀。
甲戌缠国哀,时属秋八月。近辅馀英山,洪水中夜发。狼藉彻旬雨,拔地殊飘忽。滔天肆奔迸,变幻起崷崒。徒步登县楼,浩渺沉林樾。妖氛混泽气,势极火焰突。绵亘山下乡,逃难想颠蹶。晨兴雨更澍,邑屋已隉杌。高跳空刺肠,何异睹溟渤。飘尸不可计,可者布竹筏。栖危或得命,其奈
自有吾儒乐,人多不肯循。以禅为乐事,又起一重尘。
不肯爬沙桂树边,朵颐千古向岩前。巴东峡里最初峡,天下泉中第四泉。啮雪饮冰疑换骨,掬珠弄玉可忘年。清游自笑何曾足,叠鼓冬冬又解船。
晁董科名累,向雄利禄儒。惟公传洛学,处世类齐竽。湖外严兵戍,神畿析使符。恍然成昨梦,一吊束徐刍。
秋风吹落叶,君作武昌游。只道从军乐,那知别路愁。寒暄楚岫色,日夜汉江流。大阃多珠履,无为弹蒯缑。
能名净行达理闱,振锡携瓶出翠微。恩重冕旒曾召对,情高云鹤却同归。会思莲社寰中结,杯泛潮风海上飞。不是清时未陈力,便堪随去扫岩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