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肉可疗亲,或曰不敢毁。
不见母生儿,生死一间耳。
此身母之身,非可认为己。
杀身可救母,当还爱一死。
天理通神明,寸肤直糠秕。
苟能充此心,是即学曾子。
方逢辰(一二二一~一二九一),原名梦魁,学者称蛟峰先生,淳安(今属浙江)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第一,理宗爲改今名,因字君锡,授平江军节度签判。宝祐元年(一二五三),召爲秘书省正字。二年,在校书郎任以言事罢。开庆元年(一二五九),召爲着作郎。景定元年(一二六○),兼权尚左郎官,又以言事忤贾似道罢。在婺州开讲授徒。二年,起知瑞州。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召爲司封郎官兼直舍人院,迁秘书少监、起居舍人。三年,出爲江东提刑,徙江西转运副使。五年,权兵部侍郎。七年,迁吏部侍郎。丁母忧去国,从此绝意仕途。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卒,年七十一。着作大多散失,五世从孙渊辑爲《蛟峰先生文集》八卷,七世孙中续辑外集四卷。事见本集末附黄溍《蛟峰先生阡表》、文及翁《故侍读尚书方公墓志铭》。 方逢辰诗,以明天顺七年方中刻本《蛟峰先生文集》(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赠杨内舍景尧刲股》是宋代方逢辰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赠杨内舍景尧刲股
子肉可疗亲,或曰不敢毁。
不见母生儿,生死一间耳。
此身母之身,非可认为己。
杀身可救母,当还爱一死。
天理通神明,寸肤直糠秕。
苟能充此心,是即学曾子。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一种深刻的母爱和牺牲精神。诗人在诗中探讨了一个伦理困境:如果自己的身体可以治愈母亲的病痛,但这将导致自己的死亡,该如何抉择。
诗中的"子肉可疗亲"指的是自己的身体可以治愈母亲的疾病。然而,诗人并不敢将自己的肉身毁坏,因为他认为母亲的生命和自己的生命是紧密相连的,母亲生养了他,血肉相连,不能将母亲的身体看作是自己可以随意牺牲的东西。
诗人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母爱和责任感。他认为杀身可以救母,但他并不愿意选择这样的牺牲,因为他依然对自己的生命怀有深深的珍爱之情。他相信天理可以感知人间的善恶,人的生命如同云中糠秕般微小,但他仍然希望能够以满足自己的内心需求为前提,去学习曾子的道德品质。
这首诗词通过展示诗人内心的挣扎和思考,表达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诗人在伦理困境中,既有对母亲的深情厚意,又有对自己生命的珍视,这种矛盾和选择使得这首诗词充满了情感的张力和思考的深度。
风仙锁户,马钰辞巢,寂然澹乎自持。了干根源,岂肯攀恋妻儿。识破气财酒色,凭清净、固养灵芝。当下手,暗修完功行,不许人知。隐密藏机蓄响,便须常做个玉褐怀披。泼杀无明火烛,自是心慈。忍辱得何味况,善芽生、仙佛常随。通玄妙,这真功,却是无为。
二月江头送客船,丝丝杨柳散晴烟。生来未识衡阳路,安得相思有梦传。
人道中秋明月好,欲邀同赏意如何。华阳洞裹秋坛上,今夜清光此处多。
一壶天上有名物,两个世间无事人。 ——郑遨醉却隐之云叟外,不知何处是天真。 ——罗隐之
敬作沙随问,归来安稳不。一官成弃却,微恙想今瘳。诗箧犹堪倒,钱囊不用谋。更思从二老,何日具扁舟。
纤秾娇小。也解争春早。占得中央颜色好。装点枝枝新巧。东皇初到江城。殷勤先去迎春。乞与黄金腰带,压持红紫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