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风是相门,积庆岂须论。
祖德书仪在,科名榜帖存。
政声闻牧竖,墨迹见花村。
物论将徵用,多应入谏垣。
魏野(九六○~一○二○),字仲先,号草堂居士,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东都事略》卷一一八作蜀人)。一生不仕,居陕县东郊。真宗大中祥符四年(一○一一)被荐徵召,力辞不赴。广交僧道隠者,与当时名流寇准、王旦等亦有诗赋往还。天禧三年(一○一九)十二月九日卒,年六十。卒后赠秘书省着作郎。有《草堂集》,生前已行于世。死后,其子魏闲总其诗重编爲《鉅鹿东观集》十卷。《宋史》卷四五七、《东都事略》卷一一八有传。 魏野诗,前十卷以一九二五年贵池刘氏影宋刊本《鉅鹿东观集》爲底本,校以宋绍定元年严陵郡斋刻本(残四~六卷,以明抄本配足,简称明抄配宋本,藏北京图书馆)、旧山楼藏清钞本(简称旧山楼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张蓉镜藏清钞本(简称张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章钰藏清钞本(简称章本)、宋筠录温忠翰校跋本(简称温校)、赵氏峭帆楼一九一四年刊本(简称赵本)、傅增湘批校本(简称傅校)、陈思辑《两宋名贤小集》(清初钞本,收《草堂集》三卷,简称草堂集本)等。另从《草堂集》、《全芳备祖》等书辑得集外诗,附于卷末。
《赠颍阳知县刘烨著作》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魏野。这首诗词描述了刘烨作为颍阳知县的品德和才学。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门风是相门,积庆岂须论。
祖德书仪在,科名榜帖存。
政声闻牧竖,墨迹见花村。
物论将徵用,多应入谏垣。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颂扬刘烨的德行和才能为主题。首先,诗中提到“门风是相门,积庆岂须论”,表明刘烨所执掌的颍阳县政府具有良好的门风和传统,无需过多评述。接着,诗中提到“祖德书仪在,科名榜帖存”,赞扬刘烨继承祖先的德行,并保留了历代科举进士的榜样。这表明刘烨在管理颍阳县时,秉持着先辈的美德和传统,以及尊重科举制度。
诗中继续提到“政声闻牧竖,墨迹见花村”,指出刘烨的政绩和才华被广泛传颂,他的行政声望超越了县级知县的范畴。同时,他的文章才华也在文坛上备受赞赏。最后两句“物论将徵用,多应入谏垣”,强调刘烨在选拔人才和任用官员时,重视能力和品德,多听取他人的建议,充分展示了他在治理颍阳县时的公正和明智。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刘烨的赞美,展现了他作为颍阳知县的才能和品德。他秉持着传统的门风和先辈的德行,以及对科举制度的尊重,同时他的政绩和文才也得到了广泛认可。诗中还强调了他在选拔任用官员时的公正和明智,展现了他作为一位县级官员的优秀才能和领导能力。
君理朝宗楫,吾乘上峡船。此杯同此地,明月又明年。怕作凌晨别,贪看彻晓圆。眉间有黄气,知近冕旒边。
何处人事少,西峰旧草堂。晒书秋日晚,洗药石泉香。后岭有微雨,北窗生晓凉。徒劳问归路,峰叠绕家乡。
溪水连天秋雁飞。藕花风细鲤鱼肥。阿婆一笑知何事,怀橘郎君衣锦归。天上月,几秋期。娟娟凉影画堂西。堂前拜月人长健,两鬓青如年少时。
塞北为君戍,江南是妾家。遥知关外雪,正似岭头花。
道人活计不相侵。各自衣餐各自寻。莫为闲言闲斗气,休争俗事俗萦心。搜玄绝虑龙随虎,索隐记机水养金。清净色身全法体,一炉丹熟步瑶
春事为谁来,枝上半留残雪。恰近小园香径,对霜林寒月。危兰凄断笛声长,吹到偏呜咽。最好短亭归路,有行人先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