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从宦游,七年在长安。
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难。
岂无山上苗,径寸无岁寒。
岂无要津水,咫尺有波澜。
之子异于是,久处誓不谖。
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
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
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
衡门相逢迎,不具带与冠。
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
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署官。
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
白居易,字乐天,下邽人。贞元中,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初,对制策,入等,调盩厔尉、集贤校理,寻召为翰林学士、左拾遗,拜贊善大夫。以言事贬江州司马,徙忠州刺史。穆宗初,徵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復乞外,歷杭、苏二州刺史。文宗立,以祕书监召,迁刑部侍郎。俄移病,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拜河南尹。开成初,起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卒赠尚书右僕射,谥曰文。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长庆集》诗二十卷,后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二卷,今编诗三十九卷。
《赠元稹》
自我从宦游,七年在长安。
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难。
岂无山上苗,径寸无岁寒。
岂无要津水,咫尺有波澜。
之子异于是,久处誓不谖。
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
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
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
衡门相逢迎,不具带与冠。
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
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署官。
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
中文译文:
自己从事官员生涯,七年在长安。
唯有元君可得,方知交情难。
岂无山高稻苗,每寸无寒难。
岂无重要的水源,咫尺有波澜。
与他异于他人,久处发誓无欺瞒。
如古井无涟漪,有节节竹竿。
同为真心朋友,三共度芳华岁。
花下骑马游,雪中举杯欢。
衡门相逢迎,不带帽子和腰带。
春风高处打盹,秋月深夜观看。
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署官。
彼此合而为一,心源无不同。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写给他的好友元稹的赠诗。他写到了自己在长安做官的七年的经历,以及他与元稹的深厚友谊。
诗中,白居易表示只有元稹才能真正了解他,体验到交情难以得来的感慨。他用山高苗稻和水源波澜来比喻真正的朋友是稳固而可靠的,不受时间和环境的影响。
诗人强调自己与元稹不同于他人,愿意长期和他交往,并发誓不欺骗。他用古井无涟漪和节节竹竿来形容他们之间的关系始终如一。
诗人描述了他们二人的友情如花下游玩、雪中举杯欢庆,形容了他们之间的欢乐和亲近。他们可以互相在衡门相见,并不需要礼帽和腰带,这种友情真诚而自由。
最后,诗人表达了他们的关系不是为了共同的功名和官职,而是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形成共鸣,他们的心意相通,没有分歧。
这首诗体现了唐代诗人所推崇的友情和诗人对真挚友情的追求,表达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和对诚实友谊的讴歌。
楚客写荆岑,秋云隔浦阴。人家连橘坞,水庙映枫林。乱后清游歇,愁边远色深。相看休向晚,怕有峡猿吟。
清秋三峡此中去,鸣鸟孤猿不可闻。一道水声多乱石,四时天色少晴云。日暮泛舟溪溆口,那堪夜永思氛氲。
客行忽到湘东驿。明朝真是潇湘客。晴碧万重云。几时逢故人。江南如塞北。别后书难得。先自雁来稀。那堪春半时。
櫩蛛巧经纲,林鸠拙营巢。孰知拙反胜,纲坏巢独牢。
去时盟约与心违,秋日离家春不归。应是维扬风景好,恣情欢笑到芳菲。
古人养老食而酳,后人既饱须啜茗。唐称阳羡顾渚茶,惠建之名犹未省。小团花{左革右夸}矞云龙,竞巧争妍动天听。要之造化生万物,甘苦酸盐适其性。古来水品多异同,茶品知谁真得正。芽新火活善调汤,种类虽殊俱隽永。坡翁立论亦颇当,一眨一褒何太猛。北苑固为天下最,未必余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