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诏频来试玉京,清途犹自滞豪英。
策高三道竟何用,恩拜二亲方尔荣。
嵇阮襟怀终旷达,仪秦才术本纵横。
阆中胜事知无限,且向城南烂漫行。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初仕邛州军事判官。至和二年(一○五五)调静难军节度判官,嘉祐四年(一○五九)召试馆职。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改汉州。三年,迁知普州。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召知太常礼院。因议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歷知兴元府、洋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陈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诗外尤以墨竹知名,画家称文湖州竹派。后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文同诗二十卷,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毛晋汲古阁重刊明万历三十八年吴一标刻《陈眉公先生订正丹渊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四十年蒲以怿刊《新刻石室先生丹渊集》(简称新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梁山舟校新刻本(简称梁校,藏南京图书馆),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阁本(简称傅校,藏北京图书馆)。另辑录集外诗,附于卷末。
《张次公太博归阆中》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文同。这首诗词描写了张次公(张浚)因为他的博学多才而受到朝廷的青睐,然而他却选择回到阆中,远离权力和繁华。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张次公的赞扬和对闲适自在生活的向往。
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制诏频来试玉京,
清途犹自滞豪英。
策高三道竟何用,
恩拜二亲方尔荣。
嵇阮襟怀终旷达,
仪秦才术本纵横。
阆中胜事知无限,
且向城南烂漫行。
这首诗词的诗意是,张次公作为一个才华出众的人,屡次接到朝廷的诏书,试探他是否愿意出任重要职位。然而他选择了远离繁华的都城,回到了阆中。他宁愿过清逸自在的生活,而不是沉浸在权力和荣华之中。诗中提到他受到恩宠,被封为二亲(指封为亲王、亲贵),但他仍然保持了嵇阮(嵇康和阮籍)一样的胸怀和高尚品质。他以秦代的仪秦才术为榜样,拥有纵横捭阖的才能。阆中是个美好的地方,有许多胜景值得欣赏,作者鼓励张次公去城南漫步欣赏这些美景。
这首诗词赞美了张次公的人品和选择,表达了对自由自在、远离世俗名利的向往。同时,诗中也展示了作者对仁人志士的称赞和对自然山水之美的赞美。整首诗词以优美的词句和流畅的韵律描绘了一个追求自由和宁静的人物形象,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于内心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甲戌缠国哀,时属秋八月。近辅馀英山,洪水中夜发。狼藉彻旬雨,拔地殊飘忽。滔天肆奔迸,变幻起崷崒。徒步登县楼,浩渺沉林樾。妖氛混泽气,势极火焰突。绵亘山下乡,逃难想颠蹶。晨兴雨更澍,邑屋已隉杌。高跳空刺肠,何异睹溟渤。飘尸不可计,可者布竹筏。栖危或得命,其奈
自有吾儒乐,人多不肯循。以禅为乐事,又起一重尘。
不肯爬沙桂树边,朵颐千古向岩前。巴东峡里最初峡,天下泉中第四泉。啮雪饮冰疑换骨,掬珠弄玉可忘年。清游自笑何曾足,叠鼓冬冬又解船。
晁董科名累,向雄利禄儒。惟公传洛学,处世类齐竽。湖外严兵戍,神畿析使符。恍然成昨梦,一吊束徐刍。
秋风吹落叶,君作武昌游。只道从军乐,那知别路愁。寒暄楚岫色,日夜汉江流。大阃多珠履,无为弹蒯缑。
能名净行达理闱,振锡携瓶出翠微。恩重冕旒曾召对,情高云鹤却同归。会思莲社寰中结,杯泛潮风海上飞。不是清时未陈力,便堪随去扫岩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