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杖藜》

杖藜随水转东冈,兴罢还来赴一床。
尧桀是非时入梦,固知余习未全忘。

作者介绍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作品评述

诗词:《杖藜》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杖藜随水转东冈,
兴罢还来赴一床。
尧桀是非时入梦,
固知余习未全忘。

中文译文:
手拄着杖藜,随着水流转向东山,
兴致一消散,又回到床前。
尧、桀的是非纷争时常入梦,
我深知自己的修养尚未完全忘却。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由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创作,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自身修养的思考和反思。

诗的开头,杖藜随水转东冈,表达了作者行走在人生的道路上,像一根拐杖随着水流转向东山的形象。这里的水流可以理解为时光的流转,而东山则象征着人生的起伏和变迁。

接下来的两句,兴罢还来赴一床,表达了作者经历了一番忙碌或兴奋之后,又回到了平凡的生活中。这里的一床可以理解为平静的生活和家庭。

接着,尧桀是非时入梦,固知余习未全忘,表达了作者对尧、桀时代的是非之争的思考。尧和桀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两位帝王,他们的统治都有着不同的评价和争议。作者意味着这些争议和是非之事会时常入梦,使作者感到思考和纠结。而作者在最后一句表达了对自身修养的思考,他承认自己的修养尚未完全忘却,意味着自己仍然需要不断反思和提升。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身修养和人生的思考,通过对尧、桀时代的是非之事的回顾,提醒人们不忘初心,不断进取和完善自我。整首诗意味深长,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 《赋得风光草际浮》

    宿露依芳草,春郊古陌旁。风轻不尽偃,日早未晞阳。耿耿依平远,离离入望长。映空无定彩,飘径有余光。飐若荷珠乱,纷如爝火扬。诗人多感物,凝思绕池塘。

  • 《秋懹》

    典琴沽市酿,卖剑买吴牛。鸡黍随时具,江山到处留。随僧日一浴,笑吏月三休。安得沅湘客,相从赋远游?

  • 《早登望嵩楼望少室雪畏风不敢招客》

    临汝城中春雪消,望嵩楼上对迢峣。已披氛雾呈孤秀,未许春寒上泬寥。子晋玉笙如不隔,浮丘仙袂欲相招。便思唤客同清赏,苦畏春风入敝貂。

  • 《雪席口占》

    崇文宗武不崇文,提戈出塞号将军。那个髇儿射雁落,白毛空里乱纷纷。

  • 《元日含元殿下立仗丹凤楼门下宣赦相公称贺二首》

    天垂台耀扫欃枪,寿献香山祝圣明。丹凤楼前歌九奏,金鸡竿下鼓千声。衣冠南面薰风动,文字东方喜气生。从此登封资庙略,两河连海一时清。临轩启扇似云收,率土朝天剧水流。瑞色含春当正殿,香烟捧日在高楼。三朝气蚤迎恩泽,万岁声长绕冕旒。请问汉家功第一,麒麟阁上识酂侯。

  • 《将渡扬子风雨忽作》

    南徐景物古愁人,薄宦扁舟更水滨。不识浊醪倾北固,独随寒雨出西津。连天风浪声兼厉,当路鼋鼍气亦振。吾道屈伸非一日,世情未要责江神。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