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闱犹隔闰,逆旅苦栖遑。
忽尔游分陕,飘然出大梁。
食贫忧桂玉,策蹇冒风霜。
杏苑归期近,棠郊去路长。
幕中逢旧友,岁晚在他乡。
鸡黍且相对,休嗟髩发苍。
杨亿(九七四~一○二一),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太宗雍熙元年(九八四)年十一,召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三年(九九二)赐进士及第(《宋会要辑稿》选举九之一),迁光禄寺丞。四年,直集贤院。至道二年(九九六)迁着作佐郎。真宗即位初,预修《太宗实录》。咸平元年(九九八)书成(《直斋书录解题》卷四),乞外补就养,知处州。三年,召还,拜左司谏。四年,知制诰(《武夷新集》自序)。景德二年(一○○五)与王钦若同修《册府元龟》(《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四)。三年,爲翰林学士。大中祥符六年(一○一三)以太常少卿分司西京(《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八○)。天禧二年(一○一八)拜工部侍郎。三年,权同知贡举,坐考成就差谬,降授秘书监。四年,復爲翰林学士,十二月卒,年四十七。謚文(《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三)。所着《括苍》、《武夷》、《颍阴》等集共一九四卷。传世有《武夷新集》二十卷,另编有《西崑酬唱集》二卷。《宋史》卷三○五有传。 杨亿诗,前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武夷新集》爲底本。校以明刻本《杨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简称明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法式善编《宋元人诗集·武夷新集》存素堂抄本(简称法式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抄本《杨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简称清抄本,藏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室),清嘉庆十六年祝昌泰留香室刻本《宋杨文公武夷新集》(简称祝刻本,藏科学院图书馆)。第六、第七卷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玩珠堂刊《西崑酬唱集》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本(简称四库本)和清康熙周桢、王图炜合注(简称周王合注本)等。另从《宋文鑑》、《会稽掇英总集》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八卷。
这首诗词是杨亿在宋代创作的《章频得解后之陕府谒严洪二從事》。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春闱犹隔闰,逆旅苦栖遑。
忽尔游分陕,飘然出大梁。
食贫忧桂玉,策蹇冒风霜。
杏苑归期近,棠郊去路长。
幕中逢旧友,岁晚在他乡。
鸡黍且相对,休嗟髩发苍。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杨亿在逆境中的心境和情感。诗人形容自己如同参加科举春闱的考生,依然困守在厚重的岁月之中,对于逆境中的旅途生活感到苦闷与无奈。然而,突然间,他获得了前往陕府的机会,像飘然出现在了权势繁荣的大梁城。虽然他身处贫困之中,但他的内心仍然充满了对名利的渴望,他愿意冒着困苦和艰险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诗人对于回归故乡的期待渐渐增强,他认为离回到杏苑的时刻已经越来越近,但是回乡的路途却非常漫长。在他在异乡的官署中,他偶然遇到了一位旧友,这让他感到欣慰和温暖。然而,岁月已晚,他却仍然身处他乡,对于自己的境况不禁感到悲叹。他和朋友共享着简单的鸡黍之食,彼此相对而坐,但无法摆脱岁月带来的苍老与衰颓。
赏析:
这首诗词展现了杨亿在宋代时期的身世和心境。他描绘了自己身处逆境中的艰难与无奈,同时表达了对名利的渴望和追求的决心。诗中的景象犹如一幅幅画卷,通过对春闱、陕府、大梁以及杏苑等地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士人在异乡求学、追求官职的历程。
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通过对逆境的描绘,凸显了他的坚韧和执着。诗人既表达了对名利的向往,又不忘对友情和故乡的思念,展现了他作为一个士人的独特境遇和情感体验。
整首诗词以朴素的场景、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意境为特点,既表达了作者个人的心境,也反映了当时士人的普遍境况。它在简洁中展现了生活的辛酸和追求的坚持,通过对细节的刻画,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挣扎和无奈,引发共鸣。
万里一飞篷。吟老丹枫。潮生潮落海门东。三两点鸥沙外月,闲意谁同。一色与天通。绝去尘红。渔歌忽断荻花风。烟水自流心不竞,长笛霜空。
湖上风恬月淡时,卧看云影入玻璃。轻舟忽向窗边过,摇动青芦一两枝。
有怀南涧老,月冷梦魂赊。烟闭金丹灶,云迷玉斧家。高云嗟缥缈,醉墨喜倾斜。明日秋风起,愁看菊蕊花。
眼底论人物,如君亦壮哉。作书犹乞米,造物不怜才。跋履妨诗笔,祛除近酒杯。飞尘栖剑室,归棹莫迟回。
杜鹃啼血诉春归,惊落残花满地飞。惟有帘前双燕子,惜花衔起带香泥。
泉光四散骇猿猱,迸起平池点滴高。谁欲斗量徒积梦,人将瓶汲肯辞劳。声随夜雨穿疏箔,名逐春风入小槽。别有雷峰峰下圃,一泓埋没在蓬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