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难资长策,常怀国士风。
秦强因将白,鲁弱更蒐红。
叹已怀孤愤,忧时咏小戎。
儒冠须勿溺,邂逅亦成功。
刘子翚(一一○一~一一四七)字彦沖,号病翁,崇安(今属福建)人。韐仲子。以荫补承务郎,辟爲真定府幕属。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通判兴化军(本集卷五《送张当世序》)。后以疾退居故乡屏山,学者称爲屏山先生,朱熹尝从其问学。绍兴十七年卒,年四十七。遗着由其子玶编爲《屏山集》二十卷,胡宪爲之序,朱熹跋。《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刘子翚诗,以明正德七年刘泽刻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十八年李廷钰秋柯草堂刊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张守唱和红字韵诗八首》是宋代刘子翚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时代风云变幻的感慨和对国士精神的赞颂。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济难资长策,常怀国士风。
秦强因将白,鲁弱更蒐红。
叹已怀孤愤,忧时咏小戎。
儒冠须勿溺,邂逅亦成功。
译文:
在困难时期,寻求长远之策,时刻怀抱国士风范。
秦国的强大由于其将领的智谋,而鲁国的衰弱更加凸显红颜之美。
叹息已经怀抱孤独的愤懑,担忧时局而吟咏少年勇士。
儒雅的冠冕必须不被沉湎所溺,邂逅也能够取得成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张守唱和红字韵诗为题材,通过描述时代的艰难和变幻以及国士精神的怀念和颂扬,表达了作者对时局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和感叹。
首先,诗中提到的"济难资长策",表明作者对困难时期寻求长远之策的期望和追求。这种追求体现了国士的风骨和胸怀,他们在时局动荡中能够保持坚定的理想和信念。
其次,诗中以秦国和鲁国为对比,揭示了不同国家在时代变迁中的命运。秦国因为其将领的智谋而变得强大,而鲁国则因为衰弱而更加强调红颜之美的价值。这种对比暗示了时代的不公和命运的无常,也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思索。
再次,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孤独和愤懑的思考。作者怀抱着孤独的愤懑叹息,可能是看到时局的艰难和自己的无奈而产生的情感。这种情感使得他更加珍惜并歌颂那些在困境中崛起的少年勇士,他们以儒雅的冠冕示人,不被沉溺所困,能够在偶然的邂逅中取得成功。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时代变迁为背景,通过对国士风范和个人命运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时局和人生的深刻感慨。它既展现了作者的独特观察力和思考力,又传递了对国士精神的赞美和对理想人生的追求。
夕阳飞絮乱平芜,万里春前一酒壶。铁化双鱼沉远素,剑分二岭隔中区。花曾识面香仍好,鸟不知名声自呼。梦想平生消未尽,满林烟月到西湖。
江南梅子雨,骚客古今愁。岂意连年夏,频妨庶事秋。为鱼民自痛,食肉尔何忧。衰老那禁得,看天独倚楼。
岸帻携邸夜夜来,蒲团纸帐竹香台。直须觅取僧为伴,更为开庵斸草莱。
羸躯苦善病,日与药裹亲。藉彼参苓功,扶此忧患身。思君苦饥渴,相怜同病人。余身本蒲柳,宁竢秋风晨。君诚松柏姿,何患不长春。容面一若丹,鬓发一若银。来日安可期,往事曷足陈。不能罄君罍,奚以浣我尘。吹笙将鼓瑟,惭余非嘉宾。
打粥泛邵州饼,候汤点上封茶。软语方炉活火,清游断岸飞花。
杨柳凄迷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寂寂景阳宫外月,照残红。 蝶化彩衣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惟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