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行俱高妙,声名五十秋。
君恩来草泽,子舍上瀛洲。
有相身须尽,无谁泪不流。
庭前云盖石,长伴影堂愁。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初仕邛州军事判官。至和二年(一○五五)调静难军节度判官,嘉祐四年(一○五九)召试馆职。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改汉州。三年,迁知普州。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召知太常礼院。因议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歷知兴元府、洋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陈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诗外尤以墨竹知名,画家称文湖州竹派。后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文同诗二十卷,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毛晋汲古阁重刊明万历三十八年吴一标刻《陈眉公先生订正丹渊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四十年蒲以怿刊《新刻石室先生丹渊集》(简称新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梁山舟校新刻本(简称梁校,藏南京图书馆),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阁本(简称傅校,藏北京图书馆)。另辑录集外诗,附于卷末。
这首诗词是宋代文同所作,题为《张中允先生换诗三首》。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张中允先生换诗三首》
文才和行为都非常高妙,
声名传扬已有五十个秋天。
君恩使我得到了许多恩泽,
我放弃尘世而上瀛洲。
有缘相会的人都会离别,
没有谁能不流泪。
庭院前的云彩遮住了石头,
长久陪伴着我的忧愁。
诗意:
这首诗词是作者文同为了表达对张中允先生的敬意而写的。他赞美了张中允先生的文才和品行,称其为高妙的人物,并称颂了他五十年来名声的广传。诗人提到自己得到了张中允先生的恩泽,使他放弃了尘世的纷扰,追求更高的境界,象征性地说自己上了瀛洲(神仙居住之地)。然而,诗人也意识到缘分会使人相遇和分别,无论何时离别都会令人感到伤感,即使是有缘相见的人也会流泪。最后两句描述了庭院前的云彩遮住了石头,暗示着作者在寂寞中长久伴随着自己的忧愁。
赏析:
这首诗词以对张中允先生的赞美和思念为主题,通过描绘诗人自己的心境和情感,表达了对友谊和离别的深情体验。诗人赞美了张中允先生的才华和品德,将他视为高妙的人物,几十年来广为人知。同时,诗人也感激张中允先生对自己的恩泽,使他能够超越尘世的琐碎,追求更高的境界。然而,诗人也表达了对离别的痛苦和伤感,认识到缘分使人们相聚和分离,即使是有缘相见的人也无法避免流泪。最后两句以庭院前的云彩遮住石头作为意象,表达了作者长久以来在孤独和忧愁中的心境。整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自然的意象,抒发了作者对友情和离别的深情思念,展现了宋代文人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境界。
奉义至江汉,始知楚塞长。南关绕桐柏,西岳出鲁阳。寒郊无留影,秋日悬清光。悲风桡重林,云霞肃川涨。岁宴君如何,零泪沾衣裳。玉柱空掩露,金樽坐含霜。一闻苦寒奏,再使艳歌伤。
千峰万峰翠入门,一树两树啼断猿。山后山前鸠唤妇,舍南舍北竹生孙。烟迷洞口苔三径,风吼松梢月一痕。芍药未花春未老,客来到此倒芳樽。
九日强游登藻井,发稀那敢插茱萸。横空过雨千峰出,大野新霜万壑铺。更望尊中菊花酒,殷勤能得几回沽。
结发为飞骑,相从霍冠军。征南诸将士,枯骨论功勋。
寒流一带槛前横,落日诸峰霞外明。水断新洲添五里,客寻旧路却重行。江车自转非人蹈,沙碓长舂彻夜鸣。畴昔稚桑今秃树,如何白发不教生。
笠泽多异竹,移之植后楹。一架三百本,绿沈森冥冥。圆紧珊瑚节,钐利翡翠翎。俨若青帝仗,矗如紫姑屏。槭槭微风度,漠漠轻霭生。如神语钧天,似乐奏洞庭。一玩九藏冷,再闻百骸醒。有根可以执,有pF可以馨。愿禀君子操,不敢先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