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身倦马河堤永,踏尽黄榆绿槐影。
荒鸡号月未三更,客梦还家得俄倾。
归老江湖无岁月,未填沟壑犹朝请。
黄门殿中奏事罢,诏许来迎先出省。
已飞青盖在河梁,定饷黄封兼赐茗。
远来无物可相赠,一味丰年说淮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召还至都门先寄子由》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老身倦马河堤永,
踏尽黄榆绿槐影。
荒鸡号月未三更,
客梦还家得俄倾。
归老江湖无岁月,
未填沟壑犹朝请。
黄门殿中奏事罢,
诏许来迎先出省。
已飞青盖在河梁,
定饷黄封兼赐茗。
远来无物可相赠,
一味丰年说淮颍。
中文译文:
老身倦马河堤永,
疲惫的身躯在河堤上骑马走过,
踏尽黄榆绿槐影。
踩碎了黄榆和绿槐树的倒影。
荒鸡号月未三更,
荒鸡鸣叫,月亮还未升到三更。
客梦还家得俄倾。
作为客人,梦里回到家中,转瞬即逝。
归老江湖无岁月,
回到江湖之中,老去的岁月不再重要,
未填沟壑犹朝请。
尚未填平的沟壑仍然向朝廷请求填平。
黄门殿中奏事罢,
在黄门殿中的奏事已经结束,
诏许来迎先出省。
诏书允许我迎接你先出京。
已飞青盖在河梁,
绿色的帐篷已经飞过河梁,
定饷黄封兼赐茗。
定额的俸禄和黄色的封印兼赐茶。
远来无物可相赠,
远道而来,没有可赠的礼物,
一味丰年说淮颍。
只能说淮河和颍水的丰年景象。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苏轼写给子由的,表达了苏轼回到京城的喜悦和思念之情。
首先,诗的开头描述了苏轼疲惫的身躯在河堤上骑马走过,踩碎了黄榆和绿槐树的倒影。这里通过描写疲劳的身体和踩碎的倒影,展现了作者长途跋涉的辛劳和劳累。
接着,诗中描绘了荒鸡鸣叫,月亮还未升到三更的夜晚,作者作为客人,梦里回到家中,但这种归家的喜悦却是短暂而转瞬即逝的。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渴望,以及在客居他乡的孤独和无奈之情。
然后,诗中提到回到江湖之中,老去的岁月不再重要,但尚未填平的沟壑仍然向朝廷请求填平。这里表达了作者对江湖人生的向往和追求,以及他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的坚持。
最后,诗中描述了诏书允许作者迎接子由先出京,并赐予了定额的俸禄、黄色的封印和茶。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子由的关心和赞赏,也表达了对子由未来发展的期望。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苏轼对家乡和江湖的思念,以及对子由的关心和期望。通过描绘疲劳、孤独和渴望归家的情感,诗词传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态度。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官场礼仪的描写,展示了宋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情世故。
这首诗词在情感表达上深情而细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个人经历的抒发,展示了苏轼独特的感受和思考。同时,诗词中也流露出作者对家国、社会和人生理想的关注和思考,体现了他作为一位文人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和思想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的交织描绘,展现了苏轼独特的感悟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种成桃李恰新阴,忽忆家山丛桂林。客路莫嫌归计拙,春江争似骇机深。一封朝奏钧天梦,万里江行魏阙心。後日还朝饱风露,黑头应有雪丝侵。
叠石初成得赐环,未应苔藓上苍颜。据鞍华岳旌旄里,回首淮山梦想间。烽火日传西塞静,丘陵应伴壮心闲。终南太白皆公有,肯向庭中更作山。
北征谈笑缚姚公,静扫诸陵见洛嵩。不用登高笑夷甫,正缘此辈使君雄。
暮秋木叶已微丹,小雨萧萧又作寒。目送断云归谷口,身随新雁寄江干。浊醪易负寻常债,退士难叨本分官。谢尽浮名更无事,灯前儿女话团栾。
桐庐处处是新诗,渔浦江山天下稀。安得移家常住此,随潮入县伴潮归。
形睡神非睡,心閒身亦閒。是非都不管,高卧华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