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得蓬蒿箭一枝,等闲射透五须弥。
千重百匝机先路,破的初无抵滞时。
释绍昙(?~一二九七),字希叟。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巖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 释绍昙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照知客求无碍》是宋代释宗绍昙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照知客求无碍
捉得蓬蒿箭一枝,
等闲射透五须弥。
千重百匝机先路,
破的初无抵滞时。
诗词的中文译文:
抓住一支蓬蒿箭,
轻易穿透五座须弥山。
千重百转的机关先行,
初始时没有任何阻滞。
诗意和赏析:
《照知客求无碍》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箭的射击场景,以隐喻的方式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超越生活困境的境界。诗中的箭被视为一种象征,代表着自由和解脱的力量。
首先,诗中的蓬蒿箭被形容为“捉得”,这暗示着诗人将困扰和束缚捕捉住了。接着,箭穿透了五座须弥山,须弥山在佛教中是象征宇宙的巨大山峰。箭能够轻易穿透这些崇山峻岭,表明诗人超越了物质世界的限制和束缚。
诗中提到“千重百转的机关先行”,意味着在追求自由和解脱的道路上,会有许多复杂的机遇和困难。然而,诗人坚定地表示,这些机关和困难“初无抵滞时”,即初始阶段并不会阻止他追求自由的步伐。
整首诗以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超凡脱俗的画面。它展示了诗人对自由和解脱的渴望,以及他对克服困难、追求心灵自由的决心。这首诗词通过抽象的意象和隐喻给人以启迪,引导读者思考个人生活中的困境和追求自由的意义。
萼绿华身,小桃花扇,安石榴裙。子野闻歌,周郎顾曲,曾恼夫君。悠悠羁旅愁人。似飘零、青天断云。何处销魂,初三夜月,第四桥春。
胡地三月半,梨花今始开。因从老僧饭,更上夫人台。清唱云不去,弹弦风飒来。应须一倒载,还似山公回。
古往今来几过帆,天高地下一浮庵,与翁相见亦偶尔,一笑无言意自参。
后樊百君子,相对两玉人。酴醾三月暮,篠簜四时春。俱怀冰雪姿,不竞桃李辰。何以树之背,恐受俗子尘。
闻说乌台欲勘诗,此身幸不堕危机。少陵酒后轻严武,太白花前忤贵妃。迁客芬芳穷也达,故人评论是耶非。饱参一勺濂溪水,带取光风霁月归。
演纶多暇每封章,暂去颁条道更光。郡吏好排红粉妓,史君曾是紫微郎。楼台有月新诗出,囹圄无人绿草长。地接清淮足佳致,水村烟坞似鱼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