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鹧鸪天(荼_)》

镂玉裁琼莫比香。
娉婷枝上_春光。
风流别有千般韵,割舍昏沈入醉乡。
蜂共蝶,尽干忙。
檀心知未肯寻常。
从来诗苦人消瘦,乞与幽窗富锦囊。

作者介绍

赵长卿号仙源居士。江西南丰人。宋代著名词人。 宋宗室,居南丰。生平事迹不详,曾赴漕试,约宋宁宗嘉定末前后在世。从作品中可知他少时孤洁,厌恶王族豪奢的生活,后辞帝京,纵游山水,居于江南,遁世隐居,过着清贫的生活。他同情百姓,友善乡邻,常作词呈乡人。晚年孤寂消沉。《四库提要》云:“长卿恬于仕进,觞咏自娱,随意成吟,多得淡远萧疏之致。”

赵长卿的文学成就

  赵长卿词作甚多,远师南唐,近承晏、欧,模仿张先、柳永,颇得其精髓,能在艳冶中复具清幽之致,为柳派一大作家。词风婉约,“文词通俗,善抒情爱”,颇具特色,耐读性强,享誉南宋词坛。多为咏颂风物之作,也间有讥时诮世、况己喻人的篇章,均清新活泼,自然天成。 著有词集《惜香乐府》10卷。毛晋刻入《宋六十名家词》中。最早是由乡贡进士刘泽整理编集,并以春景、夏景、秋景、冬景及总词、贺生辰、补遗类编,厘为十卷。《四库全书总目》对其有评论。《全宋词》录有其词339首,为宋代词人现存作品最多的作家之一。明代毛晋云:长卿的词“方之徽宗”,“响出云霄矣。”

赵长卿的生卒年考

  唐圭璋的《两宋词人时代先后考》把赵长卿排在北宋末期的词人中,生卒年均不可知。但在《惜香乐府》第三卷末尾有一段附录,记张孝祥死后临乩事。考张孝祥卒于南宋乾道五年(1169),那时赵长卿还在世作词,可知他是南宋初期人。有学者对赵长卿所处的具体时代进行了基本的考证,得出他的生活年代大约在北宋末南宋初,即徽宗(1101-1125)、钦宗(1126-1127)朝,南宋高宗(1127-1162)及孝宗(1162-1189)朝前半期,周邦彦、李清照同期稍后,辛弃疾之前。

作品评述

《鹧鸪天(荼_)》是一首宋代赵长卿的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镂玉裁琼莫比香。
娉婷枝上_春光。
风流别有千般韵,
割舍昏沈入醉乡。
蜂共蝶,尽干忙。
檀心知未肯寻常。
从来诗苦人消瘦,
乞与幽窗富锦囊。

诗意:
这首诗以鹧鸪天为题材,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诗中描绘了一幅春日的景象,用意象和比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艺术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精美的词句描绘了春日的美景。首句"镂玉裁琼莫比香"形象地描述了春天的花朵香气。接着,描写了婀娜多姿的女子在花枝上舞动,增添了诗意的浪漫和生动。

接下来的两句"风流别有千般韵,割舍昏沈入醉乡"表达了作者在艺术创作中的追求和投入。诗人认为诗歌是一种风流的艺术,其中蕴藏着无尽的韵味。为了追求这种艺术的境界,诗人割舍了尘世的烦恼和沉闷,进入了一种陶醉的状态。

接下来的两句"蜂共蝶,尽干忙。檀心知未肯寻常"描绘了蜜蜂和蝴蝶忙碌的景象,暗示了在美好的春光中,人们都在为自己的追求而努力奋斗。而"檀心知未肯寻常"则表示诗人的内心追求超越寻常,追寻诗歌的卓越之境。

最后两句"从来诗苦人消瘦,乞与幽窗富锦囊"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付出的辛劳。诗人认为写诗是一种艰苦的事业,常常使人疲惫不堪。但是,他希望自己的诗歌能够被珍藏在幽静的窗户背后,成为一种珍贵的财富。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和富有意境的词句展现了作者对春日景象和诗歌创作的热情。它表达了作者追求高雅艺术和渴望超越尘世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辛劳和追求卓越的态度。

  • 《满庭芳 寄段录事孙助教道友等》

    诸公学道,略听予言。如同干句家缘。试看登杆踏索,走马行船。何曾说辛道苦,遇艰难、转转心坚。忘危险,更忘身忘命,忘后忘前。不管傍人冷笑,殷勤地,常常谨谨专专。假是苏秦陆贾,说不回肩。人能如斯向道,可搜真、搜妙搜玄。无不悟,又何愁不做神仙。

  • 《念奴娇(张仲钦提刑行边)》

    弓刀陌上,净蛮烟瘴雨,朔云边雪。幕府横驱三万里,一把平安遥接。方丈三韩,西山八诏,慕义羞椎结。梯航入贡,路经头痛身热。今代文武通人,青霄不上,却把南州节。虏马秋肥雕力健,应看名王宵猎。壮士长歌,故人一笑,趁得梅花月。王春奏计,便须平步清切。

  • 《晚行竹山道中》

    山瘦溪如练,丹青见亦稀。乱鸦将景过,孤鹜带霞飞。秋色此时老,故园何日归。西风吹独立,搔首怯征衣。

  • 《酬韦渚秋夜有怀见寄》

    萧条良夜永,秋草对衰颜。露下鸟初定,月明人自闲。独悲无旧业,共喜出时艰。为问功成后,同游何处山。

  • 《踏云行》

    遍室清凉,满堂功德。四方八表无遮塞。灵光万道出昆仑,人前岂敢夸仙格。缄口无言,灰心有则。姓名已录华胥国。逍遥自在看长安,金花

  • 《绿筠轩旧在於潜寂照寺今移立县治之东竹间凿》

    按图得此已欣然,胜趣何尝有变迁。一把香茅千个玉,不妨邂逅揖苏仙。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