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堂曾著宰官身,彷第见时记不真。
图志虽存千载旧,栋梁安有百年新。
敏华开落无三日,双桧轮困经岁春。
应比首阳高节士,采薇不食为求仁。
陆文圭(一二五○~一三三四),字子方,江阴(今属江苏)人。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膺乡荐,时年十八。宋亡隠居城东,学者称墙东先生。元仁宗延祐四年(一三一七)再中乡举,朝廷数度徵召,以老疾不应。卒年八十五。有《墙东类稿》二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仍辑爲二十卷。清光绪《江阴县志》卷一六有传。 陆文圭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浙西道院并题双桧诗》是宋代陆文圭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座位于浙西的道院,并以双桧树为题材。
这首诗的中文译文如下:
黄堂曾著宰官身,
彷第见时记不真。
图志虽存千载旧,
栋梁安有百年新。
敏华开落无三日,
双桧轮困经岁春。
应比首阳高节士,
采薇不食为求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道院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的思考和对于人生的思索。首先,诗中提到的黄堂,可能指的是道院内的一座黄色建筑,作者称之为“宰官身”,暗示这里曾经是重要的地方,但现在已经虚无缥缈,仿佛只是见过一眼而无法真实记忆。这反映了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变迁。
接着,诗中提到图志虽然保存了千年,但栋梁已然更新。这里的图志指的是记录历史和人物事迹的古籍,而栋梁则是指支撑建筑物的主要梁柱。作者通过对比传统和现实的变化,表达了对于历史传承和新生力量的思考。
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双桧树的景象。敏华开落无三日,双桧轮困经岁春,描绘了树叶的繁茂和四季更迭的情景。双桧树象征着坚韧和生命力,它们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和春夏秋冬的轮回,却依然屹立不倒。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于高尚品德的追求。首阳高节士是指古代传说中的道德高尚的人物,而采薇不食为求仁则表达了追求仁爱和高尚道德的决心。通过与首阳高节士的对比,诗中传递出了对于道德追求和人生价值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道院和双桧树的描绘,以及对于历史、现实和人生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传承、人生意义和高尚道德的思索和追求。
东错侯,自言安,仙华玉寿浮云端。绣窗锦幔飘蜚仙,丹青美女侍七贤。侍七贤,奏笙歌。笙歌逸响哀怨多。苑中花木费绮罗。我欲逾城城有围,原作双黄鹤,栖瑶池。栖瑶池,辟尘垢,至尊屠肉,潘妃酤酒。石头江上龙驹走,三月松紧风吊杨柳。
姮娥伴侣,降人世,天与长生仙箓。五色云开浮瑞霭,中有西真眉目。贤德家风,艳容天赋,占尽人间福。长庚明月,誓同千古相逐。开宴香蔼华堂,金杯休诉,好醉蟠桃熟。子子孙孙同上寿,有个人人同祝。两鬓春风,一钗香雾,长与瑶池绿。更祈眉寿,愿如南山松竹。
逝矣斑骓罥落花,前村茅店即吾家。小桥报有人痴立,泪泼春帘一饼茶。
横浦云亡后,斯文付此贤。命其随道丧,学又绝心传。河洛湮来派,西州忆旧缘。伤心耆老尽,挥泪对霜天。
先贤平易以观诗,不晓尖新与崛奇。若似后儒穿凿说,占人字字总堪疑。
十年落泊竟何成,人事纷纷几废兴。今日扁舟淮上去,青山似与客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