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重关得自由,相期佛祖雪冤雠。
西湖风景无留恋,南岳庐山拄杖头。
释崇岳(一一三二~一二○二),号松源,俗姓吴,处州龙泉(今属浙江)人。二十三岁受戒于大明寺。首谒灵石妙禅师,继见大慧杲禅师于径山。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得度于临安西湖白莲精舍,此后遍歷江浙诸老宿之门。后入闽见干元木庵永禅师,逾年,见密庵于衢之西山,从之移蒋山、华藏、径山。密庵迁灵隠,命爲首座。不久出世于平江府阳山澂照寺。后徙江阴军君山报恩之光孝寺、无爲军冶父山实际寺、饶州荐福寺、明州香山智度寺、平江府虎丘山云巖寺。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诏住临安府景德灵隠寺,居六年,道盛行,得法者衆。嘉泰二年卒,年七十一。爲南岳下十八世,密庵杰禅师法嗣。有《松源崇岳禅师语录》二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陆游撰《塔铭》。 崇岳诗,以辑自《语录》者编爲一卷,以《语录》卷下单编之偈颂贊及他书所录编爲另一卷。
《正现上人游庐山》是宋代释崇岳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透过重关得自由,
相期佛祖雪冤仇。
西湖风景无留恋,
南岳庐山拄杖头。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位名叫崇岳的上人游历庐山的经历和感悟。诗人通过克服重重障碍,最终获得了自由。他表达了与佛祖相会,解冤雪仇的决心和期望。在游览西湖风景之后,他并不留恋,而是前往南岳庐山,寻找心灵的寄托。
赏析:
这首诗词充满了禅宗的哲理和佛教的情怀。诗人透过游山的经历,寄托了对自由的追求和对冤屈的解脱。途中克服的重关象征着人生的困难和障碍,而能够得以自由则代表着心灵的解放。相期佛祖雪冤雠表达了诗人对心灵净化和得到慈悲的愿望,同时也折射了对正义和公平的渴望。
在描绘西湖风景时,诗人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俗的态度。他并不被美景所留恋,而是继续前往庐山,以寻求更高层次的心灵寄托。这种超越世俗的追求与佛教的修行理念相契合,体现了诗人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和对世俗束缚的抗拒。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感受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通过庐山游览的经历,诗人表达了对自由、正义和心灵净化的追求,展现了禅宗的智慧和佛教的慈悲。这首诗词有着深刻的意蕴,引人深思。
拥书终日汗如浆,试上崔嵬觅晚凉。忽喜孤烟支拄杖,偶逢平石寘绳床。十年世事头须白,六月江城草树苍。莫尽山颠且山半,待携诗友共清觞。
又见花阴如水,两心犹未平。正坐久、主客成三,空无语、影落秋枰。千年人间事业,垂成处、一著容易倾。便解围、小住何妨,机锋在,瞬息天又明。甚似汉吴对营。纷纷不了,孤光照彻连城。又似残星,向零落,有馀情。姮娥笑人迟暮,念才力、底须争。从亏又成。何人正听隔壁声。
孰云意在钁头边,一击圆通彻大千。大笑低头归去后,饥餐且莫与人伟。
酒边风月是诗情,平淡精神最老成。每爱晋人标韵别,发挥天趣更渊明。
枕簟云作屏,必固黄金宅。轩窗月为昼,岂止虚生白。麟龙愧头角,雕鹗惭羽翮。庶拟群类心,在宽如在窄。
不肯埽一室,顾欲天下清。少日又不羁,颇复乡党轻。长年始羞悔,耳目尚聪明。何须更市药,小女故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