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度拿舟湘水西,风雩亭下咏而归。
欢然诸友相忘意,不叩仙坛与佛扉。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郑仲理送行六首》是宋代赵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几度拿舟湘水西,
风雩亭下咏而归。
欢然诸友相忘意,
不叩仙坛与佛扉。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郑仲理送行的场景。郑仲理多次乘舟穿越湘水向西方远行,每次经过风雩亭时都会停下来吟咏。离别之际,他与诸多朋友欢快地交流,彼此相忘自然,不去拜访仙坛或佛扉,表达了他对自然与友情的珍重与推崇。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郑仲理送行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朋友和自然的真挚感情。诗中的“拿舟湘水西”一句,形象地表达了郑仲理多次乘舟离开的场景,既有离别的悲凉,又有对未知世界的向往。诗人用“风雩亭下咏而归”来形容诗人每次经过风雩亭时都会停下来吟咏,展现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热情和执着。而“欢然诸友相忘意”一句,则表达了与朋友相处的愉悦和自由,彼此之间没有矫揉造作或拘束,真诚而纯粹。最后一句“不叩仙坛与佛扉”,表明诗人不追求超凡脱俗的境界,而是将心思放在与世界的交流和人际关系的维系上,抒发了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珍视。
整首诗流畅自然,行云流水,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离别场景,表达了对友情和自然的赞美和珍视。它既展示了诗人对未知冒险的勇气和探索的渴望,又表达了与友人相处的愉悦和纯真。这首诗以其真挚的情感和简洁的表达方式,使人感受到宋代文人对友情、自然和现实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人文情怀。
朔风飕飕著古梅,寒枝冷落俟春回。可怜雪萼无人问,乞借阳和早放开。
乌台上客紫髯公,共捧天书静境中。桃朵不辞歌白苎,耶溪暮雨起樵风。
今朝风物甚美,明日阴晴未知。夕阳无回照理,落花有上天时。
向来得秘藏,着意国风初。一字呕心出,十篇随手书。天成新句熟,月煅古人疎。长铩非君敌,区区恃棘锄。
种田不收一年事,取妇不著一生贫。风吹白日漫山去,老却郎时懊杀人。
溪流清且深,松石复阴临。正尔可嘉处,胡为无赏心。我由不忍别,物亦有缘侵。自匪常行迈,谁能知此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