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至后承元煇见和复次韵书病中近况十首》

骚坛君肯将,吾敢与争权。
风月三千首,江湖四十年。
老思骑竹马,穷笑惜苔钱。
此味诸人会,遗灯或许传。

作者介绍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至后承元煇见和复次韵书病中近况十首》是宋代方回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君肯将骚坛,
我敢与你争夺声名。
风月佳人无数,
江湖历经四十年。
小时候常想骑竹马,
如今年老却忍受贫穷。
这种滋味只有同道中人能懂,
遗留的灯火或许会传承下去。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方回对自己在文坛上的地位和经历的思考。他自谦地表示愿意将文学圈的声望拱手让给他人,但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不甘平庸的心志。他回顾了自己四十年来的风雨经历,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和人事的更迭。他回忆起小时候的梦想,希望能像骑着竹马般自由自在,可如今却面对着贫穷的现实。然而,他相信这种境遇只有同道中人才能理解,而他所创作的作品或许能够留下来,传承下去。

赏析:
方回在这首诗中展现了一种自省和对生活的思考态度。他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于文学成就的态度,表明自己并不追求权力和名利,而更注重作品本身的意义与价值。他通过对江湖经历的回顾,展示了一个文人的坚守和执着。尽管岁月已经使他年老并陷入贫穷,但他仍然怀揣着过去的梦想和对文学的热爱。他相信,只有那些真正理解他的人,那些与他有共同信仰和追求的人,才能体会到他的心境。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留存下来,传承流传,为后人带来一丝灯火的启迪和温暖。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方回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同时也展示了他对于文学创作的坚持和热情。通过描绘自己的经历和情感,他传达了一种对于人生和文学意义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于传承和交流的渴望。这使得这首诗词具有了一种深远的人文情怀和温情的诗意。

  • 《题赵子昂画马》

    赵子奇才似天马,顷刻飞龙生笔下。画成抚卷复长歌,坐客喧喧不停写。蹄势经鞭秋跌荡,鬃毛出跣风萧洒。似嫌文绣减天真,尽脱鞍鞯辔轻把。青袍洗足巧眉睫,驮坐奚官亦闲雅。我来一见惊欲拜,曾识鸾和赵庙社。千金朽骨古犹惜,况此难分毛色假。瑶池路断伯乐尽,日暮嘶鸣气暗哑。

  • 《月夜赠项子谦》

    月色净加水,奈此清兴何。谁人当领此,隔屋呼项佗。驾言先我出,追随费经过。履声适相逢,欢然甜亭茶。乾坤何浩荡,水月光相磨。醉归巷无人,群儿自前呵。

  • 《遣兴》

    家住城南剡曲傍,门前山色蘸湖光。三朝执戟悲年往,二顷扶犁乐岁穰。名姓已随身共隐,文辞终与道相妨。子孙勉守东皋业,小甑吴粳底样香?

  • 《正月十五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 《送宋饮冰过四明郡斋》

    元戎招士重亲临,喜遂诗书万里心。乍免客愁供帐具,暂停游事戟门深。秋空矫首瞻魁彩,夜烛凭花听雁音。从此文名沧海阔,好风三日到鸡林。

  • 《月》

    寥寥天地内,夜魄爽何轻。频见此轮满,即应华发生。不圆争得破,才正又须倾。人事还如此,因知倚伏情。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