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知遇》

淮阴西汉一英雄,史氏持衡论亦工。
不向追亡羡萧相,却于援死著滕公。
岂知并绩三人杰,皆自当时一语功。
后世人材自戕贼,炎凉安得古人风。

作者介绍

华岳(?~一二二一),字子西,号翠微,贵池(今属安徽)人。宁宗开禧元年(一二○五)韩侂胄当国,岳以武学生上书请诛韩侂胄、苏师旦等,下大理狱,监管建宁。侂胄诛,放还。嘉定十年(一二一七)復入学登第,爲殿前司官属。十四年,谋去丞相史弥远,下临安狱,杖死。有《翠微南征录》十一卷,其中诗十卷。《宋史》卷四五五有传。 华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旧抄本(简称抄本),并酌采抄本书末所附近人张元济所作校勘记(简称张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知遇》是宋代华岳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淮阴西汉一位英雄,
史氏持衡论也很有才华。
他不向追亡羡慕萧相(指刘备),
而是效法援救死去的滕公(指关羽)。
他们的伟绩岂知道,
都是当时一语成谶。
后世的人才自相残杀,
焚烧的烽火怎能拥有古人的风骨。

诗意:
《知遇》这首诗词表达了华岳对历史上的英雄和才华的赞叹,以及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忧虑。诗中提到淮阴西汉的一个英雄,他在思考身处的时代,虽然他知道历史上有过许多伟大的人物,但他并不追求亡国的遗憾,而是效法滕公,勇敢地去拯救他人。诗人强调了这位英雄的伟绩,并对后世的人才之间的相互残杀和社会的腐败现象表示担忧,希望能够保留古人的风骨和精神。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淮阴西汉英雄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英雄事迹的敬佩和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诗中的"史氏持衡论"指的是史可法,他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政治家、军事家,才华出众。"追亡羡萧相"指的是刘备,他是三国时期的蜀汉创始人,但最终失败亡国。而"援死著滕公"指的是关羽,在三国时期为刘备效力,最终被敌人所杀。诗人华岳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的崇敬,对死者的纪念,以及对当代社会腐败现象的忧虑,表达了对古人精神风骨的向往和对社会道德的警示。整首诗词以简练凝练的语言,表达出强烈的思想感情,既有史诗般的宏大气魄,又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批判和人文关怀。

  • 《大江西上曲(寄李宝夫提刑,时郊后两相皆乞归)》

    大江西上,郁孤台八境,人间图画。地涌千峰摇翠浪,两派玉虹如泻。弹压江山,品题风月,四海今王谢。风流人物,如公一世雄也。一片忧国丹心,弹丝吹笛,未必能陶写。西北风尘方澒洞,宰相闲归绿野。月斧争鸣,风斤运巧,不用修亭榭。紫枢黄阁,要公整顿天下。

  • 《句》

    沙鸥背人去。

  • 《狗子无佛性》

    铁壁银山,一箭穿过。潦倒赵州,口能如祸。

  • 《甲午元日》

    瑶极青阳献,璇宫紫气氲。晴光千嶂合,阳脉百泉分。门戟开黄道,台书得庆云。青归江柳染,红入圃梅芬。花颂回三朔,糕盘□五辛。春杯吹绿酒,不遣瘁颜醺。

  • 《蔡忠惠家书帖赞》

    家书正所以寄情之真,徒得观笔力之神,又以见公之褆身。予汇而藏,以警夫人。

  • 《依韵和孙秀才朱长官见寄二首同韵》

    古来富贵蹈危机,乐性安贫莫谓非。未及功名苍鬓改,欲从疏懒五湖归。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