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采仪三院,循良著六州。
誉高青琐闼,名动紫云楼。
经世余闳议,兴邦閟远猷。
君王问黄发,柱石可能留。
韩元吉(一一一八~?),字无咎,号南涧翁,祖籍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南渡后居信州上饶(今属江西),维玄孙,淲父。早年尝师事尹焞,初与从兄元龙试词科不利,后举进士,爲南剑州主簿。高宗绍兴二十八年(一一五八),知建安县。孝宗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爲江南东路转运判官(《景定建康志》卷二六)。后出入中外,两知婺州,一知建宁府等,入朝爲中书舍人、大理少卿、龙图阁学士、吏部侍郎等,中间曾出使金国。官至吏部尚书、颍川郡公。晚年退居信州,淳熙十三年(一一八六)尚存世。有《南涧甲乙稿》七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 韩元吉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涧甲乙稿》爲底本,校以武英殿聚珍本(简称聚珍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致政龙图给事吴公挽词二首》是宋代文学家韩元吉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赞颂了给事吴公的政绩和风采,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追思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风采仪三院,循良著六州。
誉高青琐闼,名动紫云楼。
经世余闳议,兴邦閟远猷。
君王问黄发,柱石可能留。
这首诗词的诗意是将吴公的风采和政绩进行赞美,表达了对他的崇敬之情。下面是对诗词的具体赏析:
首句"风采仪三院,循良著六州",描绘了吴公在政治上的杰出表现。"风采仪三院"指他在三公之中的仪表风采,展示了他的形象高雅庄重。"循良著六州"表示他在六州地区的政绩卓越,循循善诱,治理有方。
第二句"誉高青琐闼,名动紫云楼",进一步赞美吴公的声望和名气。"誉高青琐闼"指他在朝廷中的声誉很高,受到众人的推崇和赞扬。"名动紫云楼"表示他的名字传遍了紫云楼,也就是指朝廷和社会各界都知道他的名字。
第三句"经世余闳议,兴邦閟远猷",表达了吴公在治理国家方面的智慧和贡献。"经世余闳议"表示他在治理国家方面的经验丰富,能够提出重要的建议。"兴邦閟远猷"表示他在推动国家繁荣发展方面的才能和智慧。
最后一句"君王问黄发,柱石可能留",表达了对吴公的永恒记忆和纪念之情。"君王问黄发"指君王询问他的黄发(白发),意味着君王对他的关心和关注。"柱石可能留"表示他的功绩将被载入史册,留下永久的纪念。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崇敬之情赞颂了给事吴公的政绩和风采,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追思之情。通过对他的形象、声望和贡献的描绘,展现了他在政治舞台上的卓越表现和对国家的深切关怀。
巍峨堆压郡城阴,秀出天涯几万寻。翠影倒时吞半郭,岚半凝处滴疏林。
今春芳苑游,接武上琼楼。宛转萦香骑,飘飖拂画球。俯身迎未落,回辔逐傍流。只为看花鸟,时时误失筹。
直节槃槃古树平,纲常山重一身轻。历陈高庙神灵语,愿法周公日月更。飞雾堕鸢迁客憾,漏泉疏爵大君明。百年富贵端能几,天壤无穷独令名。
都门秋色满旌旗,祖帐容陪醉御卮。功业特高嘉祐末,精神如破贝州时。匣中宝剑胜霜锷,海上仙桃压露枝。昨日更闻褒诏下,别刊名姓入烝彝。
珍重还京使,殷勤话故人。别离长挂梦,宠禄不关身。趣向今成道,声华旧绝尘。莫嗟客鬓老,诗句逐时新。
竹边篱外树对苔,两蕊三花带雪开。蜂蝶只贪桃杏艳,嫌花冷淡不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