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志趣漫无求,蠖屈乡关七十秋。
不把楞伽堆案上,每将周易置床头。
天庭纶告荣初命,子舍安车互两州。
云水俄惊遗宝剑,幽扉欲启涕横流。
葛立方(?~一一六四),字常之,号懒真子,江阴(今属江苏)人。胜仲子。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进士(《嘉泰吴兴志》卷一七)。十七年,爲祕书省正字。十九年,迁校书郎。二十一年,除考功员外郎。以忤秦桧得罪。桧死召用,二十六年以左司郎中充贺金国生辰使。二十七年,权吏部侍郎。二十九年,出知袁州,未几以事罢(《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七五、一七七、一八二),退居吴兴。孝宗隆兴二年卒。着《归愚集》、《韵语阳秋》。事见《韵语阳秋》自序及宋徐林序、《南宋馆阁录》卷八。 葛立方诗,以宋抚州刻本《侍郎葛公归愚集》爲底本(藏上海图书馆,存五至十三卷,其中诗五卷),校以清光绪《常州先哲遗书》本(简称光绪本)。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六卷。
《致政宣义王公挽歌辞》是宋代文人葛立方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平生志趣漫无求,
蠖屈乡关七十秋。
不把楞伽堆案上,
每将周易置床头。
天庭纶告荣初命,
子舍安车互两州。
云水俄惊遗宝剑,
幽扉欲启涕横流。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葛立方平生志向的无求无欲,以及他对政治宣义王公的追思和挽歌之情。作者在这七十年的乡村生活中,不以名利为心,不关心权谋之事,而是将楞伽经文堆放在案头,将周易经典摆放在床头,表达了他对于修身养性、研究经典的追求。然而,这样的生活并未让他远离政治,天庭传来消息,要他去官任,他辞别了家人,安顿好互相扶持的两州,但仍然难以割舍对宝剑、对荣誉的眷恋,心中涌起悲伤之情,仿佛要打开幽扉,涕泪横流。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首先,作者以“平生志趣漫无求”来表达自己不追求世俗名利的心态,他对个人修养和经典文化的追求更胜于政治权谋。其次,通过“楞伽堆案上”和“周易置床头”的描述,展示了作者对佛教和道家经典的研究和崇尚,凸显了他对于修身养性的追求。然而,诗的后半部分展现了作者对于荣誉和权力的内心挣扎,他虽然远离政治,但对于宝剑和官职仍有眷恋之情。最后两句“幽扉欲启涕横流”,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伤感和眷恋之情。
整首诗词以简约的语言,表达了葛立方对政治和人生的思考。他追求修身养性的境界,但又无法完全割舍对权力和荣誉的向往,这种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使得这首诗词富有情感和思想性。
嘉庆文风在目前,记同京兆鹿鸣筵。白头相见冬山路,谁惜荷衣两少年。
栽花春烂熳,叠石翠巑岏。小亭相对倚,数峰寒。主人寻胜,接竹引清泉。凿破苍苔地,一掬泓澄,六花疑是深渊。山前六花小池。向闲中、百虑_然。情事寄鸣弦。炉香陪茗碗,可忘言。喷珠溅雪,历历听潺_。尘世知何计,不老朱颜,静看日月跳丸。
归去来兮至觉今是而昨非宦海漂流久见几,故园荒废正思归。往迷来悟心方乐,投老寻闲愿不违。新别庙堂无怅恨,旧栽松菊有光辉。池鱼羁鸟还渊薮,童子何劳讲是非。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欲知归去好前程,每对征夫问一声。茅屋几家门尚掩,茫茫天地未分明。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
花开哂群芳,叶密相映带。根移下岩谷,本无尘俗态。紫萼斗含羞,翻嫌污香黛。我俗谱此花,法书今乏蔡。
已作来迟迟,又为去猝猝。夺我佳友生,怅念鬓毛白。投闲如我宜,君则任繁剧。台府有闻知,使子固选择。子男古所尊,而此万家邑。邮筒即诗筒,簿书有闲日。迎门烂桃李,画饼不可食。况欲分其余,岂捄馋吻湿。留为别后哂,聊用破孤寂。数期还鲁疆,指日返赵璧。
分携何必恨依依,三载无私得意归。烟雨乍随孤棹去,鸳鸿重入九霄飞。旧题诗句刻文石,新创儒宫在翠微。后夜月明回首处,汀风萧飒动行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