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前散袂能忘扇,月下题诗不用灯。
万士清宵鏖棘庑,一年秋色满桐城。
陈宓(一一七一~一二三○),字师復,学者称復斋先生,莆田(今属福建)人。俊卿子。少及登朱熹之门,长从黄榦学。以父荫入仕。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调监南安盐税(本集《丁巳选调》)。歷主管南外睦宗院,再主管西外。嘉定三年(一二一○),知安溪县(明嘉靖《安溪县志》卷六)。七年,入监进奏院,迁军器监簿。九年,因建言忤史弥远,出知南康军。任满,改知南剑州,创延平书院。十七年,命知漳州,闻宁宗卒,乞致仕。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起提点广东刑狱,未上,主管崇禧观。绍定三年卒,年六十。追赠直龙图阁。有《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二十三卷等。事见清干隆《福建通志》卷四四,《宋史》卷四○八有传。 陈宓诗,以清抄《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藏南京图书馆)爲底本。底本形式尚整饬,但错漏极多,除少量酌校有关书引录,大量明显形误字、别体字径改;涉及文义的误字,改后加校;部分无法确定的错漏,加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中秋桐城观举子》是宋代文人陈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在秋风吹拂下,散步于桐城的举子能够忘却手中的扇子;
在明月的照耀下,无需灯光就能在月下题诗。
桐城的万士(指学子)在这个清静的夜晚都聚集在茂密的竹林中,共同度过;
一年的丰收季节,秋色将整个桐城装点得如诗如画。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中秋夜晚的景象,表达了举子们对于桐城的热爱和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在风中散步时,举子们不再需要扇子遮挡;在明月的照耀下,他们能够在无需灯光的情况下写下诗篇。桐城的万士们在秋天的夜晚聚集在一起,共同享受这个宁静而美好的时刻。整个桐城都被秋天的色彩所装点,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赏析:
《中秋桐城观举子》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寂静而美丽的中秋夜景。诗人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展现了举子们对桐城的深厚感情和对秋天的热爱。诗中的“风前散袂能忘扇”以及“月下题诗不用灯”表达了举子们在这个特殊的夜晚,心旷神怡的情绪和对自然的融入感。而“万士清宵鏖棘庑,一年秋色满桐城”的描绘,则展示了桐城的士子们在这个夜晚的欢聚和对丰收的庆祝。整首诗以简短的句子和凝练的语言,将中秋夜景的美好和人们的情感融合在一起,给人以宁静和愉悦的感受。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文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中秋夜晚和桐城的独特感受。同时,诗中使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使整首诗词更加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通过欣赏这首诗词,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秋天和家乡的热爱之情,以及对于宁静美好时刻的追求。
江人授衣晚,十月始闻砧。一夕高楼月,万里故园心。
天寒欲暮。别有一般姿媚处。半载斜阳。宝鉴微开试晚妆。淡烟轻处。渐近黄昏香暗度。休怕春寒。秉烛重来子细看。
都城判袂十年馀,世路艰昏迹颇孤。顾影不知天际雁,置身方类鼎中鱼。危言空慕刘蒉策,痛哭难看贾谊书。一笑何时成破涕,为君握手话区区。
青灯知有喜,花发满堂红。宝饼攒金蚁,琼钗缀玉虫。根非滋夜雨,蘂绽春风。照破乾坤事,能攘日月功。燄凝中夜露,烬落五更钟。蟾桂光无比,冰花巧不同。无香开瑞瓣,有燄似珍丛。鹊噪欢娱定,蛛丝信息通。今宵真有感,好事喜相逢。不假金乌照,应非玉斧工。草虫空乱树,野燐谩
既不梦于我,胡然无一言。形容那可认,骨发想俱存。泪尽血犹滴,雾开山尚昏。相看怜稚子,老病莫销魂。
美人在驹谷,久别良怀哉。秋风天气清,特为斯人来。踏月访清夜,岩扉肯予开。弟兄俨相对,松竹间古梅。子侄环侍侧,兰植依琼瑰。青灯照图史,新酒罗瓶罍。一家三代风,和气熙春台。富学饱停蓄,厚德深栽培。情周思孔子,志伊学颜回。皇路方嶮巇,天马须龙媒。旱岁渴霖雨,神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