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尘漠漠草荒荒,兵过村空菊自黄。
死尽亲知身偶在,干戈丛里见重阳。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重阳吟五首》是宋代诗人方回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战争带来的荒凉景象,同时表达了对亲友离散和对岁月流转的感慨,以及对传统节日重阳节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战争的尘埃满天飞扬,村庄荒凉草木凋零。战士经过已是空村,菊花自己开黄色。亲友在战场上相继离去,只有我一个偶然幸存,战火纷飞中我见到了重阳节。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战争带来的景象,展现了战争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破坏和荒凉。战争的战尘弥漫,村庄荒芜,草木凋零,形成了一幅凄凉的画卷。诗中提到重阳节,进一步凸显了诗人对传统节日的思念和对年岁更迭的感叹。战火之中,亲友离世,唯有诗人偶然幸存,他在干戈丛中见到了重阳节的景象,这种对乡愁和温馨的思念使得诗词充满了凄美的情怀。
这首诗词通过对战争景象和重阳节的对比,展现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摧残,同时也传达了对家园和亲人的思念之情。通过描写战争的残酷和对传统节日的怀念,诗人表达了对和平与温暖的向往,以及对战乱时代的思考和反思。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奔走真何谓,衰颓恐不应。灸瘢疼怕雨,渴卧梦思冰。端午宜觞客,生辰欲饭僧。乍归两皆省,自笑一无能。
尘沙无日不春阴,伏枕偏惊抱病心。忧国暗催青鬓改,避名翻爱碧山深。水禽声动寒犹咽,风柳条长弱未禁。客去客来门自掩,老夫浑欲谢冠簪。
一年两度游山客,三日连宵上水船。已过小姑才四里,浮青隐约接遥天。
门弧瑞霭晓氤氲,天锡熙朝社稷臣。京兆赭裾多誉久,甘泉紫橐眷恩新。一城和气仁风书,万口欢声寿语春。端有泮宫莲幕士,愿随绿水泛通津。
平生庾公尘,可涴通州泥。朅来海门上,日瘦气惨凄。春风有相导,佚我以闼闺。前身定闻法,梦作三生猊。悟公痴钝禅,迎客忽虎溪。招要得半席,纸帐春缯绨。东轩养苍云,大似开昔迷。计程南山北,托宿东院西。绝怜维摩休,而置法喜妻。是身於虚空,了不碍角圭。四大师本无,客亦
酒醒残月明,欹枕听钟声。风露秋将晚,家山梦辄惊。客尘侵老鬓,官职借虚名。却羡僧无事,此心如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