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我去守陵阳日,门前夹道初种榆。
今年我自山南归,向椽大者皆柱粗。
两边合阴若深洞,满地清影繁如铺。
是时暑气正炎酷,无处容此烦病躯。
昼摇清风夜筛月,日日不可离群株。
闲邀亲友坐其下,左右间设琴与壶。
人生适意乃为乐,此乐已恐他更无。
霜飚未起枝叶在,且与诸君同此娱。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初仕邛州军事判官。至和二年(一○五五)调静难军节度判官,嘉祐四年(一○五九)召试馆职。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改汉州。三年,迁知普州。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召知太常礼院。因议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歷知兴元府、洋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陈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诗外尤以墨竹知名,画家称文湖州竹派。后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文同诗二十卷,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毛晋汲古阁重刊明万历三十八年吴一标刻《陈眉公先生订正丹渊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四十年蒲以怿刊《新刻石室先生丹渊集》(简称新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梁山舟校新刻本(简称梁校,藏南京图书馆),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阁本(简称傅校,藏北京图书馆)。另辑录集外诗,附于卷末。
《种榆诗》是一首宋代诗歌,作者是文同。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昔我去守陵阳日,
门前夹道初种榆。
今年我自山南归,
向椽大者皆柱粗。
两边合阴若深洞,
满地清影繁如铺。
是时暑气正炎酷,
无处容此烦病躯。
昼摇清风夜筛月,
日日不可离群株。
闲邀亲友坐其下,
左右间设琴与壶。
人生适意乃为乐,
此乐已恐他更无。
霜飚未起枝叶在,
且与诸君同此娱。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文同在陵阳守卫时种植榆树的情景。诗中提到,几年前他离开时,他刚刚在门前的道路两侧种下了榆树。今年他从山南归来,发现这些榆树已经长得高大,它们的树干粗壮,形成一片茂密的树荫,给人一种凉爽的感觉。然而,当时正值酷暑,作者却无处躲避炎热,感到病痛困扰。白天摇曳的清风和夜晚过滤的明月成为他的伴侣,他日复一日地依靠这些榆树来度过难熬的时光。他邀请亲友们一起坐在榆树下,左右摆放着琴和酒壶,享受人生自在适意的乐趣。然而,他担心这种乐趣可能会难以再次重现。虽然还没有出现霜风,榆树依然茂盛,他愿与众人一同欢娱。
赏析:
《种榆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种植榆树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在酷热夏日中的苦闷和对自然的依赖。通过对榆树的描绘,诗中展示了它们茂盛的景象和为人们带来的凉爽。榆树成了作者心灵的避难所,他通过与榆树的亲密接触来获得宁静和愉悦。诗中的邀请亲友共享乐趣的场景,展示了作者乐观向上的心态和对友情的珍视。最后,作者表达了对这段幸福时光可能消逝的担忧,但他与诸君相伴,共同享受这份快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生活中的一幕景象,通过对榆树的描绘和与之相伴的情景,表达了作者的感受和情绪,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的思考。诗歌以自然景物为载体,以表白情感和抒发思想为目的,展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生活和情感的细腻感知和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
梅花五岭八桂林,青罗带绕碧玉簪。祥刑使都两唐裔,亲领诸生到洙泗。七星岩畔筑斋房,独秀峰尖作笔床。买书堆上天中央,海表学子来奔忙。中州淑气无间断,南斗文星方炳焕。君不见日南姜相曲江张,万古清风裂云汉。
战艺升环水,论诗得异闻。窥园仍旧隐,下马忽新坟。白社真投分,青灯忆离群。有书无子读,此事最怜君。
四海流传百轴刊,皤皤国老尚神完。谈经忘却三公贵,只作先秦伏胜看。
少年不愿万户侯,亦不愿识韩荆州。颇愿身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虚名无用今白首,梦中却到龙泓口。浮云轩冕何足言,惟有江山难入手。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谪仙此语谁解道,请君见月时登楼笑谈万事真何有,一时付与东岩酒。归来还受一大钱,好意莫违黄发叟。
象床宝帐悄无言,草得降书又几番?两表涕零前出塞,一官安乐老称藩。祠官香火三间屋,大将星辰五丈原。异代萧条吾怅望,斜阳满树暮云蘩。
客来草草治杯盘,道与家人勿惮烦。但要陶泓毛颍在,未为无以遗儿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