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中元夜宿余杭仙泉寺留题》

祭庙回来略问禅,藓墙莎迳碧山前。
风疏远磬秋开讲,水响寒车夜救田。
蓝绶有香花菡萏,竹窗无寐月婵娟。
自惭政术贻枯旱,忍卧松阴漱石泉。

作者介绍

王禹偁(九五四~一○○一),字元之,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太宗太平兴国八年(九八三)进士,授成武县主簿。雍熙元年(九八四),迁知长洲县。端拱元年(九八八)应中书试,擢直史馆。次年迁知制诰。淳化二年(九九一),爲徐铉辨诬,贬商州团练副使。五年,再知制诰。至道元年(九九五)兼翰林学士,坐谤讪罢知滁州,未几改扬州。真宗即位,復知制诰。咸平元年(九九八)预修《太祖实录》,直笔犯讳,降知黄州。四年移知蕲州,卒,年四十八。有《小畜集》三十卷、《小畜外集》二十卷(今残存卷六至卷十三等八卷)。《宋史》卷二九三有传。 王禹偁诗,前十一卷以《四部丛刊》影印瞿氏铁琴铜剑楼藏宋刊配吕无党钞本《小畜集》爲底本,校以清光绪会稽孙星华增刻本(简称孙本)、清干隆平阳赵熟典刻本(简称赵本)、上海涵芬楼影印江南图书馆藏经锄堂钞本(简称经锄堂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宋文鑑》等书引录。第十二卷以孙星华增刻本《小畜外集》爲底本,参校上海函芬楼借江南图书馆藏影宋写本(简称影宋本)、杭州大学图书馆藏清抄本(简称清抄本)以及《山右石刻丛编》等书引录。第十三卷录集外诗及断句,其中《吴郡志》所收《赴长洲县作》三首,已合併编入《小畜集》同题诗中。又《小畜外集》卷六误收他人诗三首(其中二首爲杜甫诗),已删去。

作品评述

《中元夜宿余杭仙泉寺留题》是宋代王禹偁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元夜宿余杭仙泉寺留题

祭庙回来略问禅,
藓墙莎迳碧山前。
风疏远磬秋开讲,
水响寒车夜救田。

蓝绶有香花菡萏,
竹窗无寐月婵娟。
自惭政术贻枯旱,
忍卧松阴漱石泉。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王禹偁在中元夜宿余杭仙泉寺的情景。他在祭祀完庙宇后,略微询问了一下禅宗的修行。在碧山前的藓墙和莎迳之间,微风吹拂着远处的磬声,秋天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夜晚,水声响起,寒冷的车声传来,仿佛是在救助田地。在这样的环境中,王禹偁感受到了宁静和安详。

赏析:
这首诗词以余杭仙泉寺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寺庙的氛围,表达了王禹偁内心的感受和思考。他在诗中提到了禅宗修行,显示了他对于心灵修养的关注。藓墙、莎迳、碧山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于自然环境的细腻观察和感受。同时,诗中的水声、车声等声音的描写,增添了诗词的音乐感和层次感。

在最后两句中,王禹偁表达了自己对于政治事务的无奈和自责。他自称政绩不佳,导致了旱灾的发生,因此他忍受着枯旱的痛苦,只能在松树的阴凉下漱石泉水来安慰自己。这种自省和自责的态度,展示了王禹偁对于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的思考。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内心感受的描绘,展示了王禹偁对于禅宗修行、自然环境和个人责任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意义。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