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秋数尽稻花春,六尺茅茨百懒身。
散策崎岖聊永日,击舟剥啄定幽人。
关心有念真形役,过眼无根俱客尘。
肯着青鞋从我老,队香径遣断归轮。
李弥逊(一○八九~一一五三),字似之,号筠溪居士,又号普现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调单州司户。政和四年(一一一四)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八年,擢起居郎,因上封事剀切,贬知卢山县。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知冀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召爲卫尉少卿,出知端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除淮南路转运副使。绍兴二年(一一三二),知饶州。五年,知吉州。七年,迁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八年,试户部侍郎。九年,因反对议和忤秦桧,出知漳州。十年奉祠,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二十三年卒。有《筠溪集》二十四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又《甘露集》(《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八),已佚。《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李弥逊诗,以丁氏八千卷楼藏李鹿山原藏《竹谿先生文集》爲底本(藏南京图书馆)。参校朱彝尊藏明钞本(简称明本,藏上海图书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筠溪集》(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仲宗许过我甚久一见便有去意戏用春字韵留之》是宋代诗人李弥逊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闲适自在的生活情景,同时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淡泊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
诗中的译文如下:
麦秋数尽稻花春,
六尺茅茨百懒身。
散策崎岖聊永日,
击舟剥啄定幽人。
关心有念真形役,
过眼无根俱客尘。
肯着青鞋从我老,
队香径遣断归轮。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和生活细节为背景,运用简练而含蓄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繁杂的淡泊态度。
诗中描绘了麦秋将尽、稻花盛开的季节景象,展示了自然的循环和变化。诗人住在六尺茅茨中,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身心都得到了放松和休憩。
诗人以散步的方式度过了整个长长的白昼,漫步在崎岖不平的小径上,享受着大自然的美景。他乘船游弋,观察着鸟类的觅食和啄食,与自然融为一体,体验着宁静和幽静的境界。
诗中还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繁华纷扰的淡泊态度。他提到关心和念念不忘的是真实的形势和现实的职责,而那些过眼即逝、无根无踪的俗务则被他视为客观世界的尘埃。他愿意穿上青鞋,迈出年老的步伐,放下一切束缚,追逐内心的自由和宁静。
最后两句诗意蕴含深远,表达了诗人愿意离开喧嚣的世界,返璞归真的意愿。他愿意踏着队香的小径,割断归轮的束缚,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这首诗以简洁、清新的语言和景物描写,展示了诗人对自由自在、淡泊宁静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世事纷扰的超脱态度。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生活细节,诗人营造出一种恬静、宁谧的意境,给读者带来一种舒适、愉悦的感受。这首诗在宋代文人诗歌中独具特色,展示了李弥逊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第一岩前景若何,江流潋滟漾晴罗。游仙道士无萦击,也共白云栖一窝。
久傍严公趋玉帐,近蒙贺监解金龟。一壶分助登高饮,客宦长安共此时。
树影踏不醉,花香嗅却无。
罨画春树碧,逢迎系行舟。酒尽可以起,更作须臾留。我方鹤投笼,君已鹰脱鞲。相期在岁晏,赠之珊瑚钩。
闭户跏趺意已清,炉香烧尽一灯明。空庭叶落知多少,一任西风百种声。
欲明天色白漫漫,打叶穿帘雪未干。薄落阶前人踏尽,差池树里鸟衔残。旋销迎暖沾墙少,斜舞遮春到地难。劳动更裁新样绮,红灯一夜剪刀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