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渺渺澄寒水,孤舟静泛清光里。
却惭未是狎鸥人,处处凫鹥尽惊起。
释智圆(九七六~一○二二),字无外,自号中庸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俗姓徐。年八岁,受具于龙兴寺。二十一岁,传天台三观于源清法师(吴遵路《闲居编》序)。居杭州孤山玛瑙院,与处士林逋爲友(《咸淳临安志》卷七○)。真宗干兴元年卒,年四十七。謚号法慧(《武林高僧事略》)。有杂着,闲居编》五十一卷,仁宗嘉祐五年刊行于世。 智圆诗,存于《闲居编》卷三七至五一。《闲居编》无单本传世,惟见《续藏经》。今录诗十五卷,即以上海涵芬楼影印日本大正《续藏经》本爲底本。
《舟归》是宋代释智圆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描绘湖泊归舟的景象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感悟。
诗词以平湖渺渺澄寒水、孤舟静泛清光里为开头,通过对湖水的描绘,展现出湖面的广阔和清澈。孤舟静泛清光里,表明舟只独自一人,漂浮在明亮的湖面上,给人以宁静和寂寥的感觉。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他自谦地说,自己并非与水鸟为伍的人,感到有些羞愧。同时,他观察到,每到一处,野鸭和苍鹭都受到惊扰,纷纷惊起。这里描绘了舟归的过程中,舟与自然的互动,舟的归来打破了湖面的宁静,惊动了水鸟,展现了人与自然间微妙的联系。
整首诗意味深长,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思考。舟归,既是一种归属的象征,也是对生命归宿的思考。作者的自谦和对舟归过程中的动静的描写,也表达了对人类行为对自然的影响的思考。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准确的语言,以湖泊归舟的景象为背景,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同时,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富有意象的表达方式,赋予了诗词以深刻的诗意。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自然的美妙与恢弘,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微妙而又脆弱的联系。
大江西上,郁孤台八境,人间图画。地涌千峰摇翠浪,两派玉虹如泻。弹压江山,品题风月,四海今王谢。风流人物,如公一世雄也。一片忧国丹心,弹丝吹笛,未必能陶写。西北风尘方澒洞,宰相闲归绿野。月斧争鸣,风斤运巧,不用修亭榭。紫枢黄阁,要公整顿天下。
沙鸥背人去。
铁壁银山,一箭穿过。潦倒赵州,口能如祸。
瑶极青阳献,璇宫紫气氲。晴光千嶂合,阳脉百泉分。门戟开黄道,台书得庆云。青归江柳染,红入圃梅芬。花颂回三朔,糕盘□五辛。春杯吹绿酒,不遣瘁颜醺。
家书正所以寄情之真,徒得观笔力之神,又以见公之褆身。予汇而藏,以警夫人。
古来富贵蹈危机,乐性安贫莫谓非。未及功名苍鬓改,欲从疏懒五湖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