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窗色极知晚,隔岸喧阗祗掩关。
上下亭台烟雨外,参差花竹水云间。
从多萌剪东南柳,胜绝新增西北山。
客路十年辛苦裹,也容一日及公閒。
约公元一一四七年前后在世]字弥性,江都(今江苏扬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中前后在世。幼好学强记,其母尝屏其所观书,几上仅余台历一册,明旦默记,纤悉不误。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进士,调平江府学教授。五年,通判湖州。七年,以张浚荐召至阙,为秦桧所阻,出通判镇江府。十六年,为言者所劾,降二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五),自是闲退二十年。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擢光禄丞,晚知蕲州。
舟过吴江谒臞庵翁少留为赋二诗
明明窗色极知晚,隔岸喧阗祗掩关。
上下亭台烟雨外,参差花竹水云间。
从多萌剪东南柳,胜绝新增西北山。
客路十年辛苦裹,也容一日及公閒。
中文译文:
明亮的窗纸显露出黄昏的色彩,隔岸传来喧嚣的声音只能掩盖住心灵的思绪。
楼台阁榭在雨雾之外,错落有致地点缀着花草竹木,水面和云彩交织成一幅美妙的画卷。
我剪下了许多东南方的垂柳,也欣赏过西北方壮丽的山景。
作为客人,经历了十年的辛劳和艰难,终于得到了一天的闲暇,这令人欣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船上经过吴江,拜访臞庵翁(指老僧人)并留下两首赋诗的情景。诗人通过舟行的过程,以及船上的窗纸、隔岸的喧嚣声、楼台阁榭、花草竹木、水面和云彩等元素,展现了一个宁静而优美的江南风光。明亮的窗纸映照出黄昏的色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日暮的寂寥。隔岸的喧嚣声与内心的思绪形成对比,显示了作者内心的深邃和超脱。楼台阁榭、花草竹木、水面和云彩等景物通过参差错落的排列,营造出一幅富有韵律和层次感的画面,凸显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诗中还表达了诗人对不同风景的赞美,东南方的垂柳和西北方的山峦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作为旅客的辛劳和艰苦,以及他渴望享受片刻闲暇的心情。
这首诗以简洁而准确的语言,通过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示了作者对江南风光的感悟和对人生苦乐的体验。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繁杂喧嚣世界的超脱。诗中的景物描写细腻而生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受,同时也透露出他对旅途辛劳和对片刻闲暇的渴望。整首诗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给人以静谧、宁静的感觉,令人沉浸其中,领略江南的美丽与动人。
讲习岂无乐,鑽磨未有涯。书非贵口诵,学必到心斋。酒可陶吾性,诗堪述所怀。谁言曾点志,吾得与之偕。
皇天老眼定何居,祸酷如公古亦稀。酖毒不令猜叔子,药家谁实死颜畿。人心纵险难清白,世变不磨真是非。毕竟若为书史册,暮江倚徙泪沾衣。
小艇争浮浦,幽人独倚扉。新泥添燕垒,细雨湿莺衣。葚紫桑新暗,秧青水正肥。欣然语邻父,投老得相依。
层层落落影团团,切忌当阳著眼看。直下有无俱不立,白漫漫又黑漫漫。
春来自分菊成坡,秋晚何妨日一过。喜色忽看眉上见,霜华应向掌中多。一枝须索蚁浮甕,三径从教雀可罗。坡下有泉唯可饮,西风吹鬓未应皤。
堂堂延阁老,遗范见期人。孝友传家旧,诗书用力新。人心危易失,圣学妙难亲。原勉思弘毅,求仁可得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