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睡功夫未易偕,羲皇以上合安排。
心间无事饱食后,园里有时闲步回。
未午庭柯莺屡啭,已残花径客稀来。
请观世上多愁者,枕簟虽凉无此怀。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昼睡》是宋代文学家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昼睡功夫未易偕,
羲皇以上合安排。
心间无事饱食后,
园里有时闲步回。
未午庭柯莺屡啭,
已残花径客稀来。
请观世上多愁者,
枕簟虽凉无此怀。
诗意:
诗人描述了一个宁静悠闲的午后场景。他说自己在午睡时光中,很难与羲皇(传说中的古代帝王)一样安排得如此和谐,意味着他在昼睡中能够达到一种身心的宁静状态。饱食之后,他心中没有烦恼,偶尔会在花园里散步。尽管鸟儿在未午时分不断地鸣叫,花径上的行人也越来越少,但他仍然感到世界上那些忧愁的人们无法体会他内心的宁静与舒适。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午后昼睡的宁静状态,表达了他对内心平静的向往,并将自己与世俗的忧愁相对照。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描述那些在白天忙碌的人们与自己在宁静中的对比,强调了昼睡带来的宁静和放松对于心灵的重要性。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的追求和对烦恼的排斥,并且将这种内心状态与外在世界形成鲜明的对比,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考。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如鸟儿的鸣叫和花径上的行人,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感和层次感。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内心感受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在昼睡时体验到的宁静和对烦恼的抛却。它鼓励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找片刻的宁静,让心灵得到放松和滋养。同时,它也提醒人们,尽管外界环境和他人的忧愁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通过内心的宁静和平静来面对和对抗生活中的烦恼。
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
杏桃结子已成翁,稚绿中间着耄红。阶药元来如许寿,麦秋天气露春工。
厌闻世态已如聋,旧雨人来久绝踪。自笑云萍无定止,不图针芥有奇逢。侯门列鼎三牲奉,田舍巾车一鹿容。试问吟怀欲何向,定应羞傍马医钟。
败屋两三间,随僧且住山。诗无一朝废,官有十年闲。日上花明野,鸡啼门掩关。春风从草草,老态已斑斑。
昔者闻卢殷,颇为世所推。读书过万卷,尽以资於诗。复闻孟东野,气清而色夷。平生嗜章句,有甚於渴饥。二士学无子,所学竟不施。昌黎为买棺,又作铭墓辞。相去五百年,雪林酷似之。春谷古人徒,生死相维持。亦为立佳城,著文树穹碑。林兮信不忘,千载修名垂。
客行犯萧条,物态如寒冰。借问松窗人,久客将何营。答言慕幽禅,怀抱彻欲清。当年困流俗,鑽纸如痴蝇。一朝脱尘纲,决若飞鸟惊。斋盂趁后辈,卧氎陪老生。从兹辈行间,往往推先鸣。此道本无学,精粗不可评。忽然辨疆哉,独得分专城。物外怀抱好,醒来毛发轻。馀事不着意,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