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日平沙望渺弥,青林何许近渔矶。
波冲侧岸深蒲靡,一点穿人翠碧飞。
晁补之(一○五三~一一一○),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调澶州司户参军。召试学官,除北京国子监教授,迁太学正。哲宗元祐初,召试学士院,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迁知齐州。与黄庭坚等并称苏门四学士。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累贬监信州酒税。徽宗即位,召爲着作佐郎,擢吏部郎中。出知河中府,徙湖州、密州。崇宁间党论復起,奉祠禄居家,葺归来园,慕晋陶潜爲人。大观四年起知达州,改泗州,卒于任,年五十八。有《鸡肋集》七十卷。事见《柯山集拾遗》卷一二《晁无咎墓志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晁补之诗,以明崇祯诗瘦阁仿宋刊本(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明光泽堂抄本(简称光本,藏北京图书馆)、涵芬楼藏明蓝格抄本(简称涵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舟中即事》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晁补之。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终日平沙望渺弥,
青林何许近渔矶。
波冲侧岸深蒲靡,
一点穿人翠碧飞。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坐在船上时的一幕景象。他望着广阔的平沙,眼前的海面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地平线上。在远处,他看到一片青翠的林木,不离渔矶太远。波浪拍打着岸边,深处的芦苇摇曳生姿。突然间,他看到一点点翠绿的色彩穿过人群,飞向碧蓝的天空。
赏析:
《舟中即事》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船上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美的追求。
诗的开头,作者描述了广阔的平沙和遥远的海面,渲染出辽阔的景象,给人以广袤无际的感觉。接着,他指出远处的青林,离渔矶不远,显示出作者对自然环境的熟悉和对渔矶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两句,作者以波浪冲击岸边的景象来衬托出深处的芦苇蓬勃生长,波浪的冲击使得芦苇摇曳不定,形成一幅生动的画面。最后一句,作者突然发现一点翠绿的色彩,穿过人群,飞向碧蓝的天空。这里作者用一点点的描写,抓住了人们视线的焦点,给整首诗增添了一丝神秘感和诗意。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发情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感慨。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宁静与远离尘嚣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与人文结合的审美追求。
灵山名谁自,波涛截孤峰。何夫佛子住,四面凭危空。折椽与裂瓦,委弃填西东。库廊行抑首,居者莽谁容。吾舟维其侧,落日生秋风。瞰崖聊寄目,万物极纤穠。震荡江海思,洗涤堙郁中。胡为嬉游人,过此无留踪。景岂龙游殊,盛衰浩无穷。吾闻世所好,楼殿浮青红。那知山水乐,岂在
情闲共悦良朋好,溽暑消来过雨时,萍水远流青点小,柳堤横螟翠丝垂。轻烟晚透疏林迥,嫩卉芳迎皎月迟。清思廊然欣赏地,瞰观遥阁静联诗。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张僊挟弹知何往,清啸穿林但可闻。拾得铁丸无处用,为君打散四山云。
君家有西园,望我南山巅。觞咏继曲水,花石希平泉。长沟流砌下,远岫列楹前。春风一披拂,百卉为渠妍。迨兹夏日永,杖履宜盘旋。梅黄已过雨,清润霁景鲜。主人虽好事,欲往无由缘。似闻三径深,日夜长苔钱。行当载酒过,高情与君宣。飞鸿渺天末,浴鹭来平川。良辰恐易失,勿待
三年不归寝,至性切於亲。不信沙陀种,还生如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