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退归来适旧游,家林禾黍一成秋。
黄芦雪照沙头屋,明月波浮江口舟。
耕道谁从夫子后,逃禅今与老僧俦。
些桑试问陶彭泽,风味真醇相肖不。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朱熙载作平阴令八十日致仕而发》是宋代释正觉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朱熙载勇退归来后的生活情景,表达了岁月的变迁和人生的感慨。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勇退归来适旧游,
家林禾黍一成秋。
黄芦雪照沙头屋,
明月波浮江口舟。
耕道谁从夫子后,
逃禅今与老僧俦。
些桑试问陶彭泽,
风味真醇相肖不。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朱熙载归来后的生活景象,展现了岁月流转中的变化和人生的感慨。下面是对诗词的赏析:
诗词开篇写道"勇退归来适旧游",表明朱熙载退隐后重新回到了过去熟悉的环境中,回归了旧时的生活,这里通过"适旧游"一词,揭示了朱熙载退隐后的自在与舒适。
接着,诗词描述了家园的景象:"家林禾黍一成秋",黄色的芦苇和白雪都映照着沙头屋,明亮的月光倒映在江口的船上。这里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朱熙载安逸宁静的生活环境。
诗的后半部分写到了朱熙载的修行和人际关系:"耕道谁从夫子后,逃禅今与老僧俦",这里指出朱熙载在退隐后选择了修道,与年老的僧人成为了伙伴。"耕道"和"逃禅"表明了朱熙载对于修行的选择,他放下了尘世的纷扰,追求心灵的宁静。
最后两句"些桑试问陶彭泽,风味真醇相肖不",以对话的形式描写了朱熙载询问陶彭泽的生活。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古人生活态度的思考和对陶彭泽生活的认同。"风味真醇相肖不"一句,则表达了作者对于朱熙载退隐后生活品质的认可和赞赏。
总的来说,《朱熙载作平阴令八十日致仕而发》通过描绘朱熙载退隐后的生活景象和与古人的对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岁月流转和人生选择的思考,传达了一种宁静自在、追求修身养性的生活态度。
莫笑一瓢门户隘。任意游行,出入俱无碍。玉殿珠宫都不爱。别藏大地非尘界。东海扬尘瓢不坏。寒暑□移,瑞日何曾改。一住如今知几载。主人不老长春在。
潭边沙水不成泥,潭上孤禽挂险啼。缭绕飞桥能试客,蒙茸翠蔓巧藏溪。云为绛帐马融室,石作屏风玉女闺。仙果知君今未足,临潭脚战怕长梯。
众木晓森森,孤松自百寻。绝知根气大,能受雪霜深。草草供时役,悠悠匪力任。春风遍红紫,啼鴂便惊心。
风常欢喜月常愁,愁有盈亏喜自由。客到扬州已迷路,不须特地上迷楼。
登临萧寺几回头,石怪林深山自秋。地布黄金长照日,泉溜碧玉暗通沟。浚穿地脉疑无底,静啮崖根更不流。多谢老僧勤供佛,井华晓汲注瓷瓯。
去年有酒苦无月,今年有月却无酒。睦斋杭邸两中秋,依□怀人夜搔首。有酒无月犹自可,有月无酒愁杀我。余生归老紫阳山,无酒无月俱等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