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炷香至德山》

异时闻至德,滴水洗沈冤。
空寂等三世,悟迷同一源。
松杉膏宿雨,楼阁丽朝暾。
犹恨高峰顶,藤萝未得扪。

作者介绍

程公许(一一八二~?),字季与,一字希颖,人称沧洲先生(《耻堂存稿》卷五《沧洲先生奏议序》)。眉州(今四川眉山县)人,寄籍叙州宣化(今四川宜宾西北)。宁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进士。歷华阳尉,绵州教授,知崇宁县,通判简州、施州。理宗端平初,授大理司直,迁太常博士。嘉熙元年(一二三七),迁秘书丞兼考功郎官,二年,因言事劾去。三年,以着作佐郎召,兼权尚书左郎官,累迁将作少监,兼国史馆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淳祐元年(一二四一)迁祕书少监,兼直学士院,拜太常少卿(《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出知袁州。以杜范荐,召拜宗正少卿,爲权倖所格,退处二年。擢起居郎兼直学士院,累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郑清之再相,屏居湖州四年。十一年,起知婺州(本集卷一三《宝庆府改建设厅记》),官终权刑部尚书,卒年七十余。有《尘缶文集》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沧洲尘缶编》十四卷,其中诗十一卷。《宋史》卷四一五有传。 程公许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二卷。

作品评述

《炷香至德山》是宋代诗人程公许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炷香至德山,
异时闻至德,
滴水洗沈冤。
空寂等三世,
悟迷同一源。
松杉膏宿雨,
楼阁丽朝暾。
犹恨高峰顶,
藤萝未得扪。

中文译文:
香烟飘至德山,
在特定的时刻听闻至德之音,
水滴洗净沉重的冤屈。
虚空静寂等待三世,
觉悟和迷茫源自同一源头。
松柏沾湿悠长的雨水,
楼阁在美丽的朝阳中闪耀。
仍然遗憾于高峰之巅,
无法触及蔓延的藤萝。

诗意和赏析:
《炷香至德山》通过描绘景物和抒发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至德山的赞美和自身内心的追求。诗中的至德山象征着高尚的道德和精神境界。诗人借用至德山的意象,表达了自己在异时异地闻到至德之音的感受,这种感受使他洗净了内心的冤屈和困惑。

诗中提到虚空静寂等待三世,意味着在时间的长河中,人们都在不同的时代追求着相同的觉悟和真理。诗人认识到悟道与迷茫源自同一源头,这也是他对人生和人类智慧的一种思考和领悟。

诗中描绘的松柏沾湿悠长的雨水,以及楼阁在美丽的朝阳中闪耀,展示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色和人文建筑的美丽。诗人对高峰之巅的遗憾表达了他对更高层次境界的向往,同时他感叹藤萝未能攀登高峰,意味着自身的不完美和未能达到理想状态,这也体现了诗人对自身的自省和思考。

整首诗词以清新、深邃的意象和含蓄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至德和人生追求的思考和感悟,给人以启迪和思考。它饱含了对道德、智慧和境界的追求,展示了诗人对真理和美好的向往。

  • 《甲戌八月初九夜武康山中洪水骤发越十日漕司》

    甲戌缠国哀,时属秋八月。近辅馀英山,洪水中夜发。狼藉彻旬雨,拔地殊飘忽。滔天肆奔迸,变幻起崷崒。徒步登县楼,浩渺沉林樾。妖氛混泽气,势极火焰突。绵亘山下乡,逃难想颠蹶。晨兴雨更澍,邑屋已隉杌。高跳空刺肠,何异睹溟渤。飘尸不可计,可者布竹筏。栖危或得命,其奈

  • 《再答王宣徽》

    自有吾儒乐,人多不肯循。以禅为乐事,又起一重尘。

  • 《虾蟆碚》

    不肯爬沙桂树边,朵颐千古向岩前。巴东峡里最初峡,天下泉中第四泉。啮雪饮冰疑换骨,掬珠弄玉可忘年。清游自笑何曾足,叠鼓冬冬又解船。

  • 《挽薛艮斋》

    晁董科名累,向雄利禄儒。惟公传洛学,处世类齐竽。湖外严兵戍,神畿析使符。恍然成昨梦,一吊束徐刍。

  • 《送人之武昌》

    秋风吹落叶,君作武昌游。只道从军乐,那知别路愁。寒暄楚岫色,日夜汉江流。大阃多珠履,无为弹蒯缑。

  • 《送崇教大师南归》

    能名净行达理闱,振锡携瓶出翠微。恩重冕旒曾召对,情高云鹤却同归。会思莲社寰中结,杯泛潮风海上飞。不是清时未陈力,便堪随去扫岩扉。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