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追和晦庵先生十梅韵》

萧萧三五花,影落寒溪浅。
佳处不在多,诗兴孤山远。

作者介绍

艾性夫(《四库全书》据《江西通志》作艾性,并谓疑传刻脱一夫字),字天谓,抚州(今属江西)人。宋末曾应科举,曾否入仕不详。以能诗与叔可(无可)、宪可(元德)并称“抚州三艾”。宋亡,浪游各地,与遗民耆老多有结交,斥仕元者爲“兽心犹办死报主,人面却甘生事仇”(《义马冢》),挽谢枋得诗称“千古六经俱扫地,独公一柱肯擎天”。据明曹安《谰言长语》谓于成化五年在元江见一诗集,署江浙道提举艾性夫作,知其晚年亦曾仕元。核诸集中《留城寄旷翁》“吾年七十入城府,君更老吾仍出山,早岁相期作深隠,至今头白未能闲”,当指出仕事。有《剩语》及《孤山晚稿》,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剩语》二卷。 艾性夫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诗渊》所录诗。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卷。

作品评述

《追和晦庵先生十梅韵》是宋代艾性夫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凄凉的三五朵花,在冷冷的溪水上投下了阴影。美好之处并不在于数量,而是诗的灵感来自于孤山的遥远。

诗意:
这首诗以淡雅的笔触描绘了几朵孤零零的花朵在寒溪上的倒影。作者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诗中所传递出的主题是对寂寥、孤独的感受和对自然景色的欣赏。诗人认为,真正美好的事物并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是在于能够激发出诗人内心的灵感和情感。这种灵感来自于对孤山远景的凝视,以及对自然景色中微妙之处的敏感。

赏析:
这首诗以简约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淡泊寂寥的情感。通过描述三五朵花的凄凉和溪水的寒冷,诗人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氛围。他通过对自然景色的观察,传达了自己的感悟和情感。诗中的"孤山远"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但又在孤独中显现出一种诗意的乐趣和寄托。与繁华喧嚣的世界相比,孤山远处的寂静和清幽给予诗人一种心灵的抚慰和宁静。通过这首诗,诗人呈现了自然与人的关系,以及在孤独和寂寥中寻求精神寄托的主题。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含蓄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孤独、寂寥的体验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它表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情感境界,强调内心世界的宁静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

  • 《七十九吟十首》

    便有凤从千仞下,更无虎守九重门。拔茅初喜仕途泰,起蕝乃知皇帝尊。

  • 《偈颂七十八首》

    性觉妙明,本觉明妙。与太虚等量,与物情同道。应色应声,随听随眺。入三世而非去来,混万缘而无正倒。云日低时字雁横,夜蟾落处孤猿叫。

  • 《挽鉴机先和尚》

    曾将一苇渡瀛洲,信脚中原万里游。日出扶桑极东处,云归滇海最西头。经留翙几香犹炧,棋敛纹楸子未收。老我飘蓬江汉上,几回中夜惜汤休。

  • 《同卢明府早秋宴张郎中海亭》

    侧听弦歌宰,文书游夏徒。故园欣赏竹,为邑幸来苏。华省曾联事,仙舟复与俱。欲知临泛久,荷露渐成珠。

  • 《毗陵东山》

    昔人别馆淹留处,卜筑东山学谢家。丛桂半空摧枳棘,曲池平尽隔烟霞。重开渔浦连天月,更种春园满地花。依旧秋风还寂寞,数行衰柳宿啼鸦。

  • 《闲居杂兴十首》

    亦有入城路,门前秋草长。荷锄书在手,负锸醉为乡。霜流溪流涩,厨烟树叶香。为贫从俭约,犹欠半年粮。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