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园嘹嘹山剥剥,有鸟晨饥啄霜木。
天寒虫豸得几何,爪觜披猖良为腹。
华堂蝙蝠添毛衣,飞蚁净尽何处归。
海山野鹤亦有饥,饥绝不向人前飞。
戴表元(一二四四~一三一○),字帅初,又字曾伯,号剡源先生,又称质野翁、充安老人,奉化(今属浙江)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入太学,七年第进士,授建康府教授。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迁临安府教授,不就。元兵陷浙,避乱他郡,兵定返鄞,以授徒、卖文自给。元成宗大德八年(一三○四),以荐爲信州教授,秩满改婺州,以疾辞。武宗至大三年卒,年六十七。有《剡源文集》三十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本集自序、《清容居士集》卷二八《戴先生墓志铭》。 戴表元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万历九年刊《戴先生文集》爲底本。校以明刻六卷本《剡源先生文集》(简称明刻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啄木行赠净珇上人》是宋代戴表元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通过描绘鸟类在严寒冬天中为了觅食而啄食霜冻的木头,以及其他生物在食物匮乏的情况下的生存状态,表达了生命的顽强和求生的本能。
该诗以简练、生动的语言展示了自然界中生物的生存困境。诗中提到的鸟类,虫豸(昆虫),蝙蝠,飞蚁,野鹤等都是常见的生物形象,它们在冬季饥饿的情况下被迫寻找食物。诗中的鸟类在枯寒的寒冬中啄食着霜冻的木头,虫豸凭借微不足道的觅食能力,蝙蝠和飞蚁则在困境中努力寻找食物,野鹤也面临着饥饿的苦境。作者通过这些形象揭示了生命在艰难环境中的顽强求生意志。
诗词的译文如下:
东园嘹嘹山剥剥,
有鸟晨饥啄霜木。
天寒虫豸得几何,
爪觜披猖良为腹。
华堂蝙蝠添毛衣,
飞蚁净尽何处归。
海山野鹤亦有饥,
饥绝不向人前飞。
诗意和赏析:
《啄木行赠净珇上人》通过描绘生物在严寒冬季中的求生行为,传达了生命的顽强和对生存的渴望。诗中的鸟类、虫豸、蝙蝠、飞蚁、野鹤等形象,代表了自然界中各种生物在困境中奋力求生的形态。诗人以简练的语言刻画了它们为了获得食物而付出的努力,表达了生命的坚韧和不屈的精神。
诗中使用了具体生物形象的描写,如鸟类啄食霜木、虫豸为了一点食物而爪觜披猖、蝙蝠添毛衣、飞蚁净尽等,这些描写生动形象,让读者能够感受到生物们在饥饿和寒冷中所做出的努力。同时,诗人通过表现野鹤不向人前飞的形象,强调了生物本能中的自立和独立,传递了对自然界中生物间独立精神的赞美。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了自然界中的生存景象,以及其中蕴含的意志与精神。通过描绘生物在恶劣环境中的顽强求生,诗词向读者传递了对生命力和生存意志的敬仰,并在细腻之中表达了人类对自然界生物的关注和思考。
汉衩帷幄有真儒,五百余人辙予卢。三十六宫来往处,子房终得邵尧夫。
旧隐高崖曲岸中,疗饥归作采芝翁。无人径造依亭竹,有子书追戏海鸿。门外小船渔笛月,篱东矮屋酒旗风。先生襟韵知何似,秋菊春兰臭味同。
曲江晴影石千株,吾子思归梦断初。有信北来山叠叠,无言南去雨疏疏。祖师门接园林路,丞相家同井邑居。闲野老身留得否,相招多是秀才书。
百尺松杉贴地青,布衣衲衲发星星。空山寂寞人声绝,狼虎中间读道经。
忆得去年春风至,中庭桃李映琐窗。美人挟瑟对芳树,玉颜亭亭与花双。今年新花如旧时,去年美人不在兹。借问离居恨深浅,只应独有庭花知。
雪花四出剪鹅黄,金屑千麸糁露囊。看去看来能几大,如何著得许多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