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月娟娟堕半环,呕哑鸣橹转荒湾。
东南地缺天连水,春夏风高浪卷山。
旅食每愁村市散,近秋已觉暑衣单。
自惭老病心儿女,三日离家已念还。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自巴河至蕲阳口道中得二诗示仲达与秬同赋》是宋代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落月娟娟堕半环,
呕哑鸣橹转荒湾。
东南地缺天连水,
春夏风高浪卷山。
译文:
明亮的月亮婉转地落在半弧形的天空中,
划船的声音沙哑地在荒凉的湾口回荡。
东南方向的地面与天空相连,
春夏之间,风势猛烈,浪涛卷起山峦。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自巴河至蕲阳口道中的所见所感。月亮的光辉洒在半弧形的天空中,给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感觉。然而,划船的声音却显得沙哑,这可能是因为荒凉的湾口所带来的寂寥和荒凉。诗中提到的东南方向的地面与天空相连,暗示着广阔的天地之间的联系。春夏之间,风势猛烈,浪涛卷起山峦,展现了大自然的磅礴力量。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观,通过对月亮、划船声和风浪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思考。诗中的意象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给人以深深的印象。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慨,同时也展示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给人以启迪和共鸣。
从来上台榭,不敢倚阑干。零落知成血,高楼直下看。
清水芙蓉未肯开,暑天花草底差排。鹿葱金凤何为者,也得园亭护两阶。
壁立东南第一峰,问知名道葛仙翁。丹砂灶逼云头近,玉井泉流海眼通。六字籀文天篆刻,数间洞屋石帡幪。我来整屐层巅上,无数群山下风。
炎洲苦三伏,永日卧孤城。赖此闲庭夜,萧条夜月明。独歌还太息,幽感见馀声。江近鹤时叫,山深猿屡鸣。息心观有欲,弃知返无名。五十知天命,吾其达此生。
古寺藏烟树,岩扉昼不扃。日高花散影,风定竹无声。稚子添香火,闲僧阅藏经。新诗吟未就,独向殿阶行。
东都人陆海,游集若为忘。筮史同微货,僧坊共小凉。卜邻栖辇毂,返旆促囊装。巽坎知人意,奔腾达侍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