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亡誓欲报秦仇,秦灭还兴伐楚谋。
一念为韩非为汉,无功何必愿封留。
于石(一二四七~?)(生平据本集卷一《邻叟招饮》“三十将远游,海波忽扬尘”推定),字介翁,号紫巖,晚号两谿,兰溪(今属浙江)人。宋亡,隠居不仕,一意于诗,生前刊有集七卷,卒后散失,由门人吴师道就藏本及所藏续抄者选爲《紫巖诗选》三卷。事见《吴礼部集》卷一七《于介翁诗选后题》,明万历《金华府志》卷一六、《宋季忠义录》卷一三有传。 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朱彝尊钞本(简称朱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光绪于国华留耕堂刻傅增湘校本(简称傅校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子房》是宋代诗人于石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韩亡发誓要报秦的仇恨,
秦亡后便再度兴起,图谋攻打楚国。
一旦决定为韩国效力,即使没有立下功勋,也不愿意留在秦国受封。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有志报国的人物,他起初为了韩国而战,但韩国灭亡后,他选择效力于秦国,为复兴韩国而谋划。作者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报国的决心。
赏析:
《子房》一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亡的关切和报国的决心。诗中的主人公在韩国亡国后,心系国家未来,发誓要为韩国复兴而努力。他不顾个人得失,决定为韩国效力,即使在秦国没有立下功勋,也不愿意留在秦国受封。这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理解和追求。
通过这首诗词,作者向读者传递了一种爱国情怀和忠诚精神。诗中的主人公展现出了坚定的意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他对国家的忠诚超越了个人得失。这种追求国家兴盛的精神在历史上也有很多典型的代表,而这首诗词则通过艺术手法将这种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致。
总的来说,诗词《子房》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亡的关切和对报国精神的赞美。它通过描绘主人公的决心和奉献精神,传达了一种爱国情怀和忠诚精神,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那种为国家利益而奋斗的豪情壮志。
东家有儿年十五,只向田园独辛苦。夜开沟水绕稻田,晓叱耕牛垦塉土。西家有儿才弱龄,仪容清峭云鹤形。涉书猎史无早暮,坐期朱紫如拾青。东家西家两相诮,西儿笑东东又笑。西云养志与荣名,彼此相非不同调。东家自云虽苦辛,躬耕早暮及所亲。男舂女爨二十载,堂上未为衰老人。
缓引牙樯载绮罗,宽围丝锦著笙歌。小抬醉眼游丝外,夕照御城奈乐何。
我虽券内士,常思方外游。未见夫铁脚,况逢钁头。癯然只树老,隐此阴崖幽。修竹不知夏,青松不知秋。甚欲效柳子,冉溪买西丘。又欲追白傅,香山寻石楼。忽开化人书,书中有鸣球。其鸣疑飞泉,清绝或可侔。乃是寄我诗,恨我昔莫留。观者勿疵瑕,谓以声音求。句法传丛林,五言如
亭亭玉立谢栽培,却笑凡花杂草莱。水面不教蜂蝶见,天边偏引鹭鸥来。化工岂是夸呈瑞,人意何须岂妄猜。并秀六房如可信,里中他日又公台。
一树樱桃鸟啄残,麦秋天气尚轻寒。蚕登曲箔桑初尽,燕补新巢土未干。囊里古方闲自检,镜中华发老羞看。花时不共刘郎醉,辜负东家芍药阑。
每念李斯首,不及严光足。斯首不自保,光足舒帝腹。我心异老聃,惊宠不惊辱。岂敢示他人,吟之将自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