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惊石险夜喧雷,晓泊旗亭笑眼开。
休问行人缘底瘦,适从百八十滩来。
范成大(一一二六~一一九三),字至能,号石湖居士,吴(今江苏苏州)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除徽州司户参军。三十二年,入监太平惠民和剂局。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爲编类高宗圣政所兼勅令所检讨官。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累迁着作佐郎。二年,除吏部员外郎,爲言者论罢。三年,起知处州。五年,除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兼国史院编修官。六年,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使金。使归,迁中书舍人,同修国史及实录院同修撰。七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四川安抚制置使。四年召对,权礼部尚书。五年,拜参知政事,寻罢。七年,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八年,知建康府(《景定建康志》卷一四))。十年,以疾奉祠。十五年,起知福州,未赴。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加资政殿大学士知太平州。四年卒,年六十八。有《石湖大全集》一百三十六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今传《石湖居士诗集》三十四卷,及《吴郡志》、《揽辔录》、《骖鸾录》、《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事见《周文忠公集》卷六一《范公成大神道碑》,《宋史》卷三八六有传。 范成大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清康熙顾氏爱汝堂刊本爲底本。校以明弘治金兰馆铜活字本(简称明本)、康熙黄昌衢藜照楼刻《范石湖诗集》二十卷(简称黄本),并酌采清沈钦韩《范石湖诗集注》(简称沈注)。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自宁国溪行至宣城,舟人云凡百八十滩》
朝代:宋代
作者:范成大
中文译文:
自宁国溪行至宣城,
舟人云凡百八十滩。
波惊石险夜喧雷,
晓泊旗亭笑眼开。
休问行人缘底瘦,
适从百八十滩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范成大的作品,描述了他从宁国溪出发,一路上经过百八十个滩,最终到达宣城的情景。诗中描绘了波浪拍打石头险峻的河道,夜晚雷声轰鸣,而清晨他在旗亭上系船,迎接着朝阳的到来。诗人以轻松诗词:《自宁国溪行至宣城,舟人云凡百八十滩》
中文译文:
自从宁国溪起航,一路到达宣城,舟人说经历了一百八十个险滩。
诗意:
这首诗是范成大创作的,他描绘了自己从宁国溪出发,一直航行到宣城的旅途。诗中表达了他逆水行舟的艰辛和困难,以及他战胜困境的毅力和勇气。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观和旅途经历为主题,通过描绘波涛汹涌的河流和石头的险峻,展示了作者在夜晚航行时所面临的挑战。诗的前两句"波惊石险夜喧雷,晓泊旗亭笑眼开"意味着夜晚的航行是危险而嘈杂的,但是当天亮时,他到达了安全的旗亭,眼中充满了笑意。这种转折展示了作者的乐观和坚韧的品质。
诗的最后两句"休问行人缘底瘦,适从百八十滩来"表达了作者的决心和毅力,指出他虽然瘦弱,但是成功地克服了一百八十个险滩的困难。这句话也可以引申为人生的旅程,无论面对多少困难和挑战,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够战胜困境,达到目标。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作者的旅途经历和内心体验,表达了对困难的勇敢面对和乐观积极的态度,给人以鼓舞和启示。这首诗词展示了范成大才华横溢的写作技巧和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不似尧夫快活身。罪已纶言遍九州,桑榆虽晚尚堪收。下山东诏争扶听,读奉天书有泪流。加霍嫖姚冠军号,拜车丞相当民侯。崆峒麦熟无人刈,何日王师且少休。
千门明月,天如水,正是人间佳节。开尽小梅春气透,花烛家家罗列。来往绮罗,喧阗箫鼓,达旦何曾歇。少年当此,风光真是殊绝。遥想二十年前,此时此夜,共绾同心结。窗外冰轮依旧在,玉貌已成长别。旧著罗衣,不堪触目,洒泪都成血。细思往事,只添镜里华发。
遇酒逢春触处春,白头相视若天伦。须知丞相官仪重,不及琳宫自在人。
佛说空虚也可量,虚空比恨恨还长;银花宝钿金星尺,认得纤纤十指香。
超然堂上闲宾主。不受人间暑。冰盘围坐此州无。却有一瓶和露、玉芙蕖。亭亭风骨凉生牖。消尽尊中酒。酒阑明月转城西。照见纱巾藜杖、带香归。
浪匝湓城岳壁青,白头僧去扫禅扃。龛灯度雪补残衲,山日上轩看旧经。泉水带冰寒溜涩,薜萝新雨曙烟腥。已知身事非吾道,甘卧荒斋竹满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