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者堪名席上珍,都缘当日得师真。
是知佚我无如老,惟喜放怀长似春。
得志当为天下事,退居聊作水云身。
胸中一点分明处,不负高天不负人。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自述二首》是宋代文学家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何者堪名席上珍,
都缘当日得师真。
是知佚我无如老,
惟喜放怀长似春。
得志当为天下事,
退居聊作水云身。
胸中一点分明处,
不负高天不负人。
诗意:
这首诗词由两首自述组成,表达了邵雍对自己人生经历和境遇的思考和感慨。诗人回顾自己的成就和名声,认为这些都是因为当年得到真正的师承和指导。他深知自己的才华与成就不如已经年老的前辈,但他却欣喜地感到自己的胸怀和心境像春天一样开放自由。
邵雍表示自己有志于从事天下的事业,但如今选择退隐,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他将自己比喻为水云,自由自在地流动。他在胸中有一点明确的追求,他希望不负天地和人间的期望。
赏析:
这首诗词体现了邵雍的豁达和淡泊情怀。他对名利和成就并不执着,更看重师德和内心的宁静。他将自己的人生境遇归功于得到真正的师长的指导,表达了对师长的感激之情。
诗中的自述反映了邵雍对人生的独特理解,他认为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开放,胜过功名利禄。他以水云为喻,形容自己退隐后的无拘无束和自由自在。最后两句表达了他对自己追求的坚定信念,他希望无愧于天地和人间的期望,以及不负人们对他的期待。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邵雍的人生哲学和人生态度,展现了他豁达超脱、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通过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反思,他传达了对师道和内心自由的追求,以及对道德和人生价值的坚守。
西出阳关有旧知,薰风渌水泛莲时。烦君传语诗书帅,更寄台城别後词。
忽见平安字,封题是老亲。自惊为客久,不敢述家贫。松菊纵多故,路途惟一身。临风应不尽,还问寄书人。
长干风景地,台上每淹留。云树空濛色,烟江缥缈流。席前芳草暮,钟外雨花收。梦寐城南路,何年寻旧游。
岐汴无烦和协使,秦云送我入梁园。残灯半夜梦回雨,心事谁来恸哭论。
谒入久不出,兀坐如枯荄。苍头前致词,问我何因来。士节久凋丧,人情易嫌猜。本无性命忧,不去安待哉。
一别经年见未曾,冲寒相值意凌兢。肌肤姑射仙人雪,品格中山孺子冰。清浅池塘春未动,黄昏篱落月初棱。从来自倚心如铁,被恼如今似少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