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秋凉人半醉,安车尘尾闲从事。
虽无大德及生灵,且与太平装景致。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自述》是宋代邵雍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春暖秋凉人半醉,
安车尘尾闲从事。
虽无大德及生灵,
且与太平装景致。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邵雍的心境和态度。他描述了春暖秋凉的时节,自己半醉半醒,坐在车上,不忙碌于尘世的喧嚣,而是从容地从事着闲散的事物。尽管他并没有做出伟大的功德,也没有造福于众生,但他却能够欣赏和享受太平时期所呈现的美景。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明快的语言,展示了邵雍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他不追求功名利禄,而是选择在安静的环境中自得其乐,从容地度过人生。通过描绘春暖秋凉的景象,邵雍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同时也传递了对太平时期的向往。
诗中的"春暖秋凉"一句,以四个字勾勒出了四个季节中最宜人的时光,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人半醉"一词则暗示了作者对世俗事物的淡漠态度,他更愿意在醉酒般陶醉的状态下,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超脱。
"安车尘尾闲从事"这句表达了作者远离纷扰喧嚣,坐在车上,无所事事的闲适心境。"安车"既有乘坐车辆的意思,也有平静、安逸的含义;"尘尾"则象征着纷扰喧嚣的尘世。作者选择安坐车上,远离尘嚣,从容自得。
最后两句"虽无大德及生灵,且与太平装景致"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功德未及众生的无奈,但他仍然能够欣赏太平时期的景色。这里的"太平"既指社会安定和平的时期,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平和与宁静。邵雍通过这两句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宁静与自在,与外在世界的和谐相映成趣。
《自述》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邵雍对自然美和内心宁静的向往,展示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它让人们感受到了诗人在尘世纷扰中保持内心平静和自在的追求,呼唤了人们对真正的宁静和美好生活的思考。
真个忆。花下雨声初息。猛记乌衣曾旧识。丁宁教去觅。春半峭寒犹力。泪滴两襟成迹。独倚危阑清昼寂。草长流翠碧。
淮南山色一千里,落水层城江更湍。何地江山有如许,与君聊趁雪中看。
堂上华颠泣欲枯,哭声那解到黄垆。千般欲解郄公意,难得嘉宾一箧书。
顽云不雨风称雄,扫花晚坐蓬莱宫。幅巾野服才相逢,华茵解下金线狨。人道青田双鹤、平舆二龙,笑揖群彦时一中。百寮之山直丛丛,回廊窈窕庭阴浓。园禽语变春事空,水花色静天机融。归来笑傲掀短篷,溪澄月白闻笙鸿。
泉石膏盲世欲忘,扁舟更遡寿湖光。也知他日持荷橐,不似闲时制芰裳。雨后尚馀新稻熟,风前偏觉荔枝香。人生有禄亲头白,万石何如宦本乡。
来时积雪归途熟,暗中流换惊时节。所幸康宁九十亲,依然堂上垂华发。随意何当足甘旨,斑衣日戏慈颜悦。丈夫事业有用舍,穷通不能必分别。直须用和随处处,无徒潇洒送日月。嗟嗟世人泣岐路,东乡久哉吾计决。终当练马扶桑树,车行万里谁能遏。慷慨自奋歌此章,老去不知情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