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经青史不难收,怪底依然处士裘。
谁谓封侯安事笔,我闻定霸必焚舟。
骥腾夷路须联辔,鳌负三山好掷钩。
对策清时看第一,未应蕴藉愧裴休。
虞俦,字寿老,宁国(今属安徽)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初爲广德、吴兴二郡教官(本集卷三《再用韵述怀》注),歷绩溪令,知湖州、婺州(本集卷二《林子长见访……》注)。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爲太学博士,迁监察御史(本集卷六《轮对札子》题注、《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九之六),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爲国子监丞(《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二之九),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爲淮南东路转运副使(本集卷六《被召上殿札子》题注)。三年,转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兼知平江府。四年,改知庐州(《吴郡志》卷七、卷一一)。嘉泰元年(一二○一),除中书舍人(本集卷六《已见札子》题注)。二年,迁兵部侍郎(《宋会要辑稿》兵二六之一三)。生平崇敬唐白居易,家建尊白堂,有《尊白堂集》二十二卷(本集卷首陈贵谊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其中诗四卷。明嘉靖《宁国府志》卷八有传。 虞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自叹》是宋代诗人虞俦的作品。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自叹》译文:
明经青史不难收,
怪底依然处士裘。
谁谓封侯安事笔,
我闻定霸必焚舟。
骥腾夷路须联辔,
鳌负三山好掷钩。
对策清时看第一,
未应蕴藉愧裴休。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虞俦的自叹和思考。他认为纵使明了经典、留下了卓越的历史记录,自己仍然守着隐士的生活方式。有人说封侯的事情与他无关,而他却知道要想成就霸业就必须舍弃安逸的生活。他希望能与有志之士同驱驰于荒凉的道路上,像骏马一样并肩前行,像巨龟一样背负着三座高山,像渔夫一样投下巨网。他自认为在清明的时代,他的对策应该是最出色的,但他尚未能够展现出裴休那样的才华。
赏析:
《自叹》这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展现了虞俦内心的挣扎和思考。诗人对自己的生活状态进行了自省,表达出对封侯之事的不屑,同时又对追求大业的决心毫不妥协。通过运用象征意象,如骏马、巨龟和渔夫,诗人生动地描绘了自己追求荣耀的决心和意愿。他坚信自己的对策是清明时代中最出色的,但又对自己的才华和蕴藉感到愧疚。整首诗既有自省的情感,又有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虞俦作为一个隐士诗人的独特思想和情感世界。
城市如煁灶,输兹山水乡。松深不见日,瀑近自生凉。静里疑秋至,吟边喜昼长。蕉衣与纨扇,皆弃在空箱。
曾发箫声水槛前,夜蟾寒沼两婵娟。微波有恨终归海,明月无情却上天。白鸟带将林外雪,绿荷枯尽渚中莲。荣华不肯人间住,须读庄生第一篇。
淡烟疏雨东篱晓。菊团凄露真珠小。青蕊抱寒枝。因谁特故迟。曾是骚人盼。羞做茱萸伴。揉破郁金黄。与君些子香。
春来生怕恼吟魂,不待春来便出村。诗骨瘦来山并耸,酒肠宽去海都吞。板桥晴雪梅花路,茅店东风竹叶尊。囊底青蚨有三百,未甘骑马傍人门。
月里谁横笛,秋深战垒闲。别吹新曲调,偏照旧关山。响激商飙起,声随陇水潺,远传边塞外,高入广寒间。解白嫦娥发,能苍壮士颜。倚楼人谩拜,何日凯歌还。
瘿妇趁墟城里来,十十五五市南街。行人莫笑女麤丑,儿郎自与买银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