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上青山三百叠,快马轻衫来一抹。
倚山修竹有人家,横道清泉知我渴。
芒鞋竹杖自轻软,蒲荐松床亦香滑。
夜深风露满中庭,惟见孤萤自开阖。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自兴国往筠宿石田驿南二十五里野人舍》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溪上青山三百叠,
快马轻衫来一抹。
倚山修竹有人家,
横道清泉知我渴。
芒鞋竹杖自轻软,
蒲荐松床亦香滑。
夜深风露满中庭,
惟见孤萤自开阖。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苏轼旅行途中的景色和感受。他在自兴国往筠宿石田驿南二十五里的路上,看到了连绵起伏的青山,有时山峰交错,如层叠起伏。快马和轻盈的衣袍在这美景中掠过,留下一抹迅疾的身影。苏轼在山脚下看到了一户人家,他们依山而建,竹林修竹,这个地方安静宜人。他渴望喝到一口清泉,这条横贯道路的清泉知道他的渴望。苏轼的芒鞋和竹杖都很轻软,他自由自在地行走。他找到了一张蒲草制成的床铺,躺在上面香滑舒适。当夜深人静时,中庭充满了微风和露水,唯独看到一只孤萤,自由地在开合。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准确的语言描绘了苏轼旅途中的景色和心境。他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青山连绵起伏,给人以壮丽和宏伟之感,而快马轻衫的形象则表达了旅行的迅速和轻盈。作者倚山修竹的人家则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清泉满足了苏轼的渴望,体现了自然的慷慨。芒鞋和竹杖的轻软让苏轼行走自如,展现了他旅行的自由与舒适。最后,夜晚的风露和孤萤的出现,将诗词的氛围推向了宁静和寂静之境。
整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简洁的语言,展示了自然风景和旅行的愉悦感。苏轼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由自在、宁静和舒适生活的渴望。这首诗词充满了诗人的感慨和情感,同时也勾勒出了一幅美丽而宁静的自然画卷。
檐际犹余残溜。檐外淡云月逗。风雨漫经旬,依旧*娥眉皱。晴否。晴否。早是落花时候。
寄泣须寄黄河泉,此中怨声流彻天。愁人独有夜灯见,一纸乡书泪滴穿。
南方瘴疠地,白马东北来。长城扫遗堞,泪落强徘徊。
城市多溷濁,溪山宜避喧。山色日在门,变态从朝昏。悠然得之心,真乐方自存。此心诚不渝,轩冕何足论。
来路青青草,随君去未休。亦将离思远,还共翠心抽。细藉车轮稳,薰牵野蔓柔。王孙归不久,冉冉莫经秋。
礼乐终,烟燎上。怀灵惠,结皇想。归风疾,回风爽。百福来,众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