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自在观音赞》

日高花影重,风暖鸟声碎。
在在圆通门,门门观自在。
宝陀峰顶较些些,片月分辉照沧海。

作者介绍

释心月(?~一二五四),字石溪,号佛海,俗姓王,眉山(今属四川)人。歷住建康府报恩寺,能仁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入住蒋山太平兴国寺。迁平江府虎丘山云巖寺。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入住临安府灵隠景德寺。十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宝祐二年卒。爲掩室禅师法嗣。有《石溪心月禅师语录》三卷、《传衣石溪佛海禅师杂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孙震《石溪心月禅师语录序》、杨栋《御书传衣庵记》。 释心月诗,以辑自《语录》的诗及《语录》、《杂录》中单编的诗合编爲四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自在观音赞》是宋代释心月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日高花影重,
阳光高照,花影重叠;
风暖鸟声碎。
春风温暖,鸟儿的歌声断断续续。

在在圆通门,
每个门都通向圆满;
门门观自在。
每个门都能领悟到自在的境界。

宝陀峰顶较些些,
宝陀峰顶略微高耸;
片月分辉照沧海。
一轮明月分散的光辉照耀着茫茫大海。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宁静祥和的景象。阳光高照,花影在阳光下交错重叠,春风温暖,鸟儿的歌声时断时续,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妙景色。诗人通过描述“圆通门”和“自在观”,表达了达到心灵自在和境界圆满的愿望。他将宝陀峰顶和明月的景象与广阔的海洋相连,突显了观音菩萨的伟大力量和普度众生的慈悲。

赏析:
《自在观音赞》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色和内心的追求。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诗人巧妙地传达了自在与圆满的含义。诗中的“圆通门”和“自在观”是佛教中的概念,意味着一种超越烦恼和束缚的境界。宝陀峰顶和明月的形象给人以庄严和壮美之感,表达了对观音菩萨的崇敬和信仰。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词句展示了自然景色和内心境界的和谐统一,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受。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超越世俗的追求的表达,展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佛教理念的理解。它让人感受到自然与心灵的融合,呼应了佛教追求内心平静和解脱的精神。

  • 《壮观亭为真州作》

    频年入梦此跻攀,骤觉平时气象还。吴客到应忘月观,淮乡胜不数平山。飞檐曲槛霄霏处,叠嶂横江几席间。见说能诗好宾主,风雷落笔每乘闲。

  • 《蜗庐》

    蜗庐四壁空,也过百年中。葑火朝供爨,芦绵夕御风。不憎穷有祟,自以放名翁。但恨村醪薄,衰颜只蹔红。

  • 《夜闻筝中弹潇湘送神曲感旧》

    缥缈巫山女,归来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苦调吟还出,深情咽不传。万重云水思,今夜月明前。

  • 《湖上被水有感二首》

    汲汲湖上叟,种瓜湖上园。晨夕自抱瓮,长此苍玉丸。所希烈日中,消彼行人袢。垂垂一月雨,平陆白浪翻。屋庐且已没,根蒂那复存。初心竟何如,天意吾奚言。

  • 《天安门诗抄》

    京城处处皆白花,风吹热泪撒万家。从今岁岁断肠日,定是年年一月八。

  • 《春日登吴门》

    故国望不见,愁襟难暂开。春潮映杨柳,细雨入楼台。静少人同到,晴逢雁正来。长安远于日,搔首独徘徊。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