逮 (形声。从辵,隶声。本义赶上;及;到) 同本义 逮,唐逮及也。--《说文》。按,逮者,行相及也。古曰唐逮。 逮于袁娄而与之盟。--《公羊传·成公二年》 群后之逮在下。--《书·吕刑》 逮事父母。--《礼记·曲礼》 上不及尧、舜,下不逮周、孔,亦一时之懿士。--《世说新语·排调》 纵轻体以迅赴,景追形而不逮。--曹植《七启》 政逮于大夫四世矣。--《论语·季氏》 敌出不意,大惊扰,以枪上刺刀相搏击,而便捷猛鸷终弗逮。--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逮及(达到,到了 逮 dǎi捉~鸟。又见dài。 逮 dài ①〈古〉到;及魏武侯谋事而当,群臣莫能~。(《荀子》)当恰当。 ②捉拿~捕。又见dǎi。 【逮捕】〈法〉一种严厉的强制措施。由司法机关为防止人犯逃跑、串供、伪造证据、毁灭罪证和继续犯罪等,依法剥夺人犯的人身自由,将其押解到一定场所羁押,以便于侦 查、起诉和审判。逮捕必须根据法定的条件和程序实施。 逮dì 1.见"逮逮"﹑"逮行"。
逮 dai 部首 辶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11 逮 capture; reach; 逮2 dài (1) (形声。从辵(chuò),隶(dài)声。本义赶上;及;到) (2) 同本义 [overtake;catch sb. up;catch up with] 逮,唐逮及也。--《说文》。按,逮者,行相及也。古曰唐逮。 逮于袁娄而与之盟。--《公羊传·成公二年》 群后之逮在下。--《书·吕刑》 逮事父母。--《礼记·曲礼》 上不及尧、舜,下不逮周、孔,亦一时之懿士。--《世说新语·排调》 纵轻体以迅赴,景追形而不逮。--曹植《七启》 政逮于大夫四世矣。--《论语·季氏》 敌出不意,大惊扰,以枪上刺刀相搏击,而便捷猛鸷终弗逮。--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逮及(达到,到了某种程度);逮夜(到了晚上);逮至(及至;等到) (4) 逮捕,抓人(人在捉拿称逮”,人逃亡而追拿称捕”) [arrest] 以罪过连逮。--《史记·始皇纪》 逮治党与。--《汉书·王莽传》。注捕也。” 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明·高启《博鸡者事》 五人者,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被逮之前一日。--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5) 又如逮系(拘捕囚禁);逮坐(逮捕问罪);逮狱(逮捕入狱) 另见dǎi 逮捕 dàibǔ [arrest;commit to prison;take into custody] 捉拿 协约国要逮捕和惩罚战犯 逮捕证 dàibǔzhèng [arrest warrant] 逮捕人犯时必须出示的法律凭证 逮1 dài ㄉㄞ╝ (1) 到,及力有未~。 (2) 捉拿~捕。~系。 郑码wxkv,u902e,gbkb4fe 笔画数11,部首辶,笔顺编号51124134454
洹 古水名 洹 huán洹水,有二 ①又名"安阳河",在河南省。 ②又名"胡良河",在北京市和河北省。
詂fù 1.言论有所依据。
舤fán ⒈船舷。 ⒉船。
回 (囘为回的古字; 廻为迴的俗字。囬、迴同回。象形。甲骨文象渊水回旋之形。本义回旋;旋转) 同本义 回,转也。--《说文》 昭回于天。--《诗大雅云汉》 图回天下于掌上而辨白黑。--《荀子儒效》 诡文回波。--《淮南子本经》 畔回穴其若兹兮。--《汉书叙传》 虎鼓瑟兮鸾回车。-
谵 多言 耄喜谵谆语,衰常踸踔行。--宋陆游《霜晴》 又如谵谆(叨唠) 说胡话,特指病中说胡话 谵妄烦乱,啼笑骂詈。--李时珍《本草纲目序例上》 又如谵言(病中的胡言乱语) 谵zhn话多。特指病中胡言乱语~语。
莶〔豨~〕见豨”。 莶(藈)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