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居近郭非寂寞,蟠竹结茅依野塘。
白屋老人谈黍稷,青云学士送文章。
藕花开后满船月,枫叶落时缘路霜。
年过三纪不称意,随分江湖作醉乡。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産》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着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柟、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余。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余》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泠然斋诗集》八卷。 苏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有关史籍。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走笔谢高秘书送示诗文》是苏泂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和赏析:
郊居近郭非寂寞,
蟠竹结茅依野塘。
白屋老人谈黍稷,
青云学士送文章。
藕花开后满船月,
枫叶落时缘路霜。
年过三纪不称意,
随分江湖作醉乡。
译文:
离城近邨并不寂寞,
茅草蓬篷环野塘。
白头老人谈黍稷,
学士送文登仕堂。
荷花盛开满船上,
枫叶凋零路边霜。
年逾三纪心不遂,
任凭江湖作醉乡。
诗意和赏析:
《走笔谢高秘书送示诗文》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郊居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闲适自然的追求。
诗的开头写道郊居离城近邨,表示诗人住在城市郊外的地方,并不感到寂寞。他在野外的茅草小屋旁,围绕着蟠竹,依偎在野塘旁边,享受着清静宁和的环境。
接着,诗人描绘了白头老人谈论黍稷的画面。这里的白头老人象征着岁月的经验和智慧,黍稷则代表着农田的丰收。诗人通过这个场景,表达了对传统农耕文化的珍视和对老年人智慧的敬仰。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写到了一位青云学士送来的文章。青云学士是指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的士人,文章则代表着文化和才华。这一描写表明诗人对学问和文化的崇尚,并展示了他受到他人的赏识和鼓励。
最后两句诗,以自然景物的变化隐喻人生的变迁。藕花盛开时,船上满是皎洁的月光,暗示着美好的时光和心境。而随着枫叶的凋零和路边的霜降,诗人感叹岁月的流逝和生活的变幻,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光稍纵即逝的感慨。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出了田园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变迁,表达了对自然、传统和文化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和年岁增长的忧思。
尝闻居士语,丁宁有深旨。要使眼高人,不识贵公子。
常修清净去繁华,人识王城长者家。案上香烟铺贝叶,佛前灯焰透莲花。持斋已满招闲客,理曲先闻命小娃。明日若过方丈室,还应问为法来邪。
武丘山下冢累累,松柏萧条尽可悲。何事世人偏重色,真娘墓上独题诗。
十丈亭桥稳踔溪,斜阳红滟入船低。枯筇径过荒街北,静院深寻破庙西。游伴苦无成独笑,物情谙遍任难齐。归时早是星烦出,影漾波痕上下迷。
岩通道院碧桃妍,别号琅华小洞天。香火微官方称职,轩裳閒梦自无缘。星坛夜礼魁罡列,丹室朝存震竞全。绝粒飞升休漫语,不求人已是神仙。
东台乃主人,吾身同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