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听油壁隐轻雷,消却冰山不复来。
坟土未乾为馁鬼,园花虽好为谁开。
王炎(一一三八~一二一八),字晦叔,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孝宗干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调崇阳县主簿。歷绍兴府户曹参军,知临湘县。应辟入张栻江陵帅幕。淳熙十年(一一八三),爲潭州教授,迁通判临江军,并权知军。宁宗庆元初,召爲太学博士,三年(一一九七),迁秘书郎,实录院检讨,着作佐郎。五年,爲军器少监。以事出知饶州,未数月罢,闲居七年。开禧三年(一二○七),起知湖州,任满后引年告退。嘉定十一年卒,年八十一。有《双溪文集》等。《双溪集》各本卷次不一,以《四库全书》据明万历王孟达刻二十七卷本除有少量讳改外,编次文字最爲整饬。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新安文献志》卷六九有传。 王炎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明嘉靖十二年王懋元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奏事入都出西湖上成四绝》
中文译文:
奏事入都出西湖上成四绝,
花听油壁隐轻雷。
消却冰山不复来,
坟土未乾为馁鬼。
园花虽好为谁开。
诗意:
这首诗是宋代王炎的作品,以写景抒怀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人事沧桑和自然变迁的思考。通过描绘四个独立的景物,诗人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他对时光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和自然的深思。
赏析:
首先,诗人以“花听油壁隐轻雷”形容了花朵在宁静中倾听到远处传来的轻微雷声,展现了一种宁静与宏大的对比,暗示了人世间的喧嚣与自然的恢弘。
接着,诗人写道“消却冰山不复来”,通过描绘冰山消融的景象,寓意着一切事物都有消逝的时刻,美好的事物也会逝去,表达了对于时光流转和无常性的思考。
然后,诗句“坟土未乾为馁鬼”将坟土与鬼神联系起来,意味着尚未安葬的亡魂无法得到安宁,抒发了对于生死和人生终极命运的思考。
最后,诗人以“园花虽好为谁开”作为结尾,表达了对于人生意义的疑问。即使园中的花朵绽放艳丽,也无法回答生命的真正意义究竟是为了谁而存在。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四个景物,通过对自然景象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和人事的思索,引发人们对于时光流转、生命意义以及无常性的深思。
春去堂堂不复追,空余草木弄晴晖。交游归雁行将尽,踪迹鸣鸠懒韵不飞。老大未须惊节物,醉狂兼得避危机。东风虽有经旬在,芳意従今日日非。〈四月十一日立夏。〉
晨起凌严霜,恸哭临素帷。驾言百里途,恻怆复何为。昨者仕公府,属城常载驰。出门无所忧,返室亦熙熙。今者掩筠扉,但闻童稚悲。丈夫须出入,顾尔内无依。衔恨已酸骨,何况苦寒时。单车路萧条,回首长逶迟。飘风忽截野,嘹唳雁起飞。昔时同往路,独往今讵知。
天师羽化久,殊馆临官道。系马松门深,风清乱蝉噪。开基今几时,庭树皆连抱。有池号遗履,无地寻丹灶。金像独俨然,讵识何人造。学仙匪吾事,访古乃其好。物色聊默存,他年忆曾到。
阌乡右邑有吾亲,河上茅亭结构新。五老分明为北里,三峰咫尺是西邻。儿孙不厌闲游客,鸥鹭偏谙醉主人。彼此眠云相隐梦,从今应更往还频。
莫买宝剪刀,虚费千金直。我有心中愁,知君剪不得。莫磨解结锥,徒劳人气力。我有肠中结,知君解不得。莫染红丝线,徒夸好颜色。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莫近红炉火,炎气徒相逼。我有两鬓霜,知君销不得。刀不能剪心愁,锥不能解肠结。线不能穿泪珠,火不能销鬓雪。不如饮此
暂借清溪伴钓翁,沙边微雨湿孤篷。从今诗在巴东县,不属灞桥风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