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为青松姿,霜风何所宜。
二月天下树,绿于青松枝。
勿谓贤者喻,勿谓愚者规。
伊吕代封爵,夷齐终身饥。
彼曲既在斯,我正实在兹。
泾流合渭流,清浊各自持。
天令设四时,荣衰有常期。
荣合随时荣,衰合随时衰。
天令既不从,甚不敬天时。
松乃不臣木,青青独何为。
孟郊,字东野,湖州武康人。少隐嵩山,性介,少谐合。韩愈一见为忘形交。年五十,得进士第,调溧阳尉。县有投金濑、平陵城,林薄蒙翳,下有积水。郊间往坐水旁,裴回赋诗,曹务多废,令白府以假尉代之,分其半奉。郑余庆为东都留守,署水陆转运判官。余庆镇兴元,奏为参谋,卒,张籍私谥曰贞曜先生。郊为诗有理致,最为愈所称。然思苦奇涩,李观亦论其诗曰“高处在古无上,平处下顾二谢”云。集十卷,今编诗十卷。
《罪松》是唐代孟郊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尽管有青松的容颜,霜风应该吹向何处?
二月天下的树木,绿意盈满青松的枝条。
不要说贤者的比喻,不要说愚者的规范。
伊、吕代代封爵,夷、齐终生饱受饥馑之苦。
他们的曲线存在其中,而我正直地存在于此。
泾河与渭河汇合,清浊各自保持。
天命设立四季,荣辱都有固定的时期。
荣耀与合适的时机相符,衰败与适当的时机相合。
天命既不顺从,实在是不尊重天时。
松树并非屈服于木材的奴役,为何独自青翠?
诗意:
《罪松》这首诗词通过对青松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象和人生命运的思考和质疑。青松作为一种象征坚贞不屈的树木,在这首诗中被用来比喻贤者和智者,他们应该坚持正确的道义,不受外界风俗习惯的影响。然而,诗中提到的伊、吕、夷、齐等人代表了历史上的贤者和智者,他们却并未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待遇。通过对这种社会现象的描述,作者对人们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提出了质疑,呼吁人们应该遵循合适的时机和天命的安排,以达到荣耀和成就。
赏析:
《罪松》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通过对青松的形象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社会和个人命运的思考。诗词中的青松象征了正直和坚韧不拔的品质,与众不同地坚守自己的原则。通过对青松的对比,作者暗示了贤者和智者应该像青松一样,坚守道义,不被外界的风俗习惯所左右。同时,诗中提到的伊、吕、夷、齐等人代表了历史上的贤者,他们的命运却并不如人所愿。这种对社会现象的揭示,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不公和人们价值观的拷问。
整首诗以对比的手法展开,通过对青松与伊、吕等人的对比,以及泾流与渭流的清浊之分,强调了合适的时机和天命的重要性。作者认为,荣耀和衰败都有其固定的时期,如果不尊重天命,不顺从合适的时机,就会导致不尊重天时的后果。最后,作者以反问的方式提出了问题,为什么青松不像其他树木一样屈从于木材的用途,而保持着青翠的姿态,这也是对社会规范和人们价值观的质疑。
《罪松》通过对青松形象的描绘,以及对社会现象和人生命运的思考,给我们展示了作者对社会不公和人们价值观的思考。诗词中的对比和反问手法使得诗意更加深刻和引人深思。整首诗流畅而简洁,语言精炼,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命运的深刻洞察和质疑。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玉尘固清俸,也莫大餐多。试问采薇子,而今还在麽。
肺渴常止酒,目昏复捐书。蒲团坐袖手,一窗宽有余。心知世缘薄,分与钟鼎疏。湛然千仞渊,养此径寸珠。光明照忧患,何适不自娱。白云可与友,晴空闲卷舒。
树杪过流星,轻霜落半庭。疏花与孤客,相对一青灯。
梅花似雪。赏花记得同欢悦。更阑犹自贪攀折。不怯春寒,须要待明月。如今月上花争发。疏枝冷蕊对离缺。人心只道花争别。不道人心,不似旧时节。
南山一尺雪,雪尽山苍然。涧谷深自暖,梅花应已繁。使君厌骑从,车马留山前。行歌招野叟,共步青林间。长松得高荫,盘石堪醉眠。止乐听山鸟,携琴写幽泉。爱之欲忘返,但苦世俗牵。归时始觉远,明月高峰巅。